鳀鱼体细长、稍侧扁,一般体长8-12厘米,体重5 ~ 15克,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两颌及舌上均有牙。眼大,具脂眼睑,体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棱鳞。尾鳍叉形,基部每侧有2片大鳞。鳀鱼身上有四种不同的颜色,体背面蓝黑色。体侧有一银灰色纵
海鱲是一种生活在浅海底层的小型鱼类。身体侧扁浑厚,状如罗非,大眼高背,背鳍长硬若骨刺。体色银白,胸、腹、尾鳍下叉皆为金黄色,非常艳丽。尾重多为百余克,大者不过千克。此鱼虽小,却是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名贵鱼类,故而成为北部湾渔民主要捕钓的鱼种之一。售价为每千克1
额尔齐斯河的春天,可钓鱼儿众多,而贝加尔雅罗鱼(俗称小白鱼)则是额河最常见,也相对较易钓获的鱼。小白鱼身长一般15~25厘米,体重60~150克。鱼虽不大,但味道鲜美。小白鱼是中上层鱼类,喜群游,不来则已一来就是一大群。开春的额河,乍暖还寒,还残存大量冰块,但
扒皮鱼,学名为绿鳍马面鲀。沿海各地的渔民及钓友多称之为马面鱼、剥皮鱼、象皮鱼、沙猛、老鼠鱼等等。体呈长椭圆形且侧扁,蓝灰色,无侧线,头短、口小、牙齿锐利。鳃孔位于眼的下方,麟细小似绒毛状,尾柄长如截形,体重在40~1500克不等,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为我国沿
鲈鱼,俗称鲈子鱼、花鲈、鲈板等。鲈鱼是低温性鱼种,虽然属于近海水域的鱼类。但在早春之始,喜游向近海沿岸及河口淡水、咸水交汇的低盐度区索饵和产卵。鲈鱼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幼鱼可以进入纯淡水的河钩和湖泊等水体中生活。在渤海、黄海沿岸和河口处均有分布。鲈鱼食性杂,几乎
L形虾笼用竹蔑编制。竖筒长25厘米,横筒长15厘米,内径10厘米,入口倒须长5厘米,孔径2厘米,计有3个入口,竖筒两头的笼口是固定编制于筒上的,中间用套接方法编成一个整体,以便在笼中安装钓饵,横筒与竖筒的一半固定为一个整体,开口于竖筒内部,另一头由一个圆形蔑盖
黄鳝俗称鳝鱼,体细长,如蛇,但有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人们喜爱的食品。黄鳝食性杂,但以荤食为主,喜阴畏光,白天多藏在洞中,夜间才出洞觅食。黄鳝洞多在水田田埂或湖岸边,洞口在水下8厘米左右处(注意蛇也会在水岸上打洞,但蛇洞多在水面以上,称为干洞),雄黄鳝有吐
虹鳟是一种凶猛的冷水性鱼类,最适水温为10~18摄氏度,因此喜欢栖息于山涧溪流或清澈湍急的水域。它们喜群居,常在水的中、下层游动觅食,一些小型鱼类及水生昆虫、河蚌、鱼卵是它们争掠的美餐,在动物性饵料不足时,它们兼食植物碎屑和种子。钓虹鳟的黄金季节是春天和秋后,
花身鸡鱼的学名为花身鯻,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海水鱼类,几乎在中国台湾全省均有分布,只有花莲地区除外。这是因为花莲地区沿海有清水地型的深海沟,不适合花身鸡鱼生存。花身鸡鱼特别喜欢在沙滩周边、澙湖及各种大小河流、排水渠的入海口处活动,早在四五十年前,台湾钓友在滩钓
鲐鲅鱼,也叫青占鱼,俗称花辉、青辉,经济型食用鱼。鲐鲅鱼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CM,体重150—400G。鲐鲅鱼和鲅鱼体型很相似,经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鱼,有的地区统称为鲅鱼。鲐鲅鱼与鲅鱼的主要区别在于鲐鲅鱼体形短粗呈椭圆状,背部呈青黑色,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