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身鸡鱼的学名为花身鯻,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海水鱼类,几乎在中国台湾全省均有分布,只有花莲地区除外。这是因为花莲地区沿海有清水地型的深海沟,不适合花身鸡鱼生存。花身鸡鱼特别喜欢在沙滩周边、澙湖及各种大小河流、排水渠的入海口处活动,早在四五十年前,台湾钓友在滩钓时多以花身鸡鱼和鱚鱼为主要对象鱼,所以很多台湾钓友都对花身鸡鱼特别熟悉。
早些年的钓鱼人都是在沙滩上钓花身鸡鱼,那时近海环境没有被污染,大家使用的钓组中也往往有好几枚钩子,所以一次抛投就能钓到好几条鱼,而且鱼获的平均个体均在15~20厘米。虽然花身鸡鱼的个体不大,但是拉力极猛,常常能将滩钓用的细竿拉得猛点头。或许很多钓友还不知道,其实花身鸡鱼也是一种很好的利亚对象鱼,下面我将为钓友们详细地介绍一下这个鱼种以及垂钓之法。
一、花身鸡鱼的生态习性
花身鸡鱼属于辐鳍鱼纲、鲈形目、䱨科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红海、澳大利亚、朝鲜、日本及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及亚热带暖水性底栖鱼类。它们常生活于沙底、石砾底或礁石附近的沿岸浅海区域,也可生存于咸淡水环境中。
花身鸡鱼的中文学名“花身鯻”,这种鱼类又被称为细鳞鯻,还有花身仔、斑吾、鸡仔鱼、三抓仔、海黄蜂、斑猪等俗称。花身鸡鱼具有鲈形目鱼种的特征:体侧扁,鳃盖上有一处明显突棘刺;鱼体呈银棕色,具有3条深褐色的弧形纵带;背鳍上有一大块黑斑,尾鳍略凹,具有三四条纵带,该鱼种的外观与条纹鯻相似,但是后者的体侧纵带为直线状,且尾鳍具有5条纵带。花身鸡鱼第一背鳍上的棘刺很硬,鳃盖骨后缘还有棘刺,是很好的自卫武器,不了解情况的钓者在抓鱼时常常会吃亏。
成年花身鸡鱼的体长可达36厘米,体长在15厘米以下的小鱼的体表花纹十分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体表的花纹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灰暗的体色。有经验的钓鱼人看一眼花身鸡鱼的体表颜色就能猜出它们的大致年龄。
花身鸡鱼的生长特点是“先雌后雄”,属于性转变鱼类。每年4月至6月,当我国台湾海域的水温达到23℃~26摄氏度时,花身鸡鱼便会产卵,亲鱼会洄游至20~30米深的海域产卵,每尾亲鱼的抱卵数约1.5万粒,一年之内可产卵两次。花身鸡鱼的受精卵为浮性卵,1~2天即可孵化,孵化出的仔鱼经过两三天后便可变态为幼鱼,并可开始向岸边的河口区域及温暖的水域洄游。
花身鸡鱼生性凶猛且贪食,游泳能力较强,它们属于肉食性鱼类,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体长小于2厘米的花身鸡鱼苗以浮游性挠足类生物和端足类生物为食,随着体型的增长,当它们真正变为底栖鱼类之后,改以虾、蟹、软体动物及其他小鱼苗为食。
花身鸡鱼的活性很高,又有天生的自卫武器,所以它们颇具领地意识,抢食能力也很强。它们经常会去或偷袭钓鱼人的鱼饵,让钓者钓不到目标鱼,所以花身鸡鱼是最让钓鱼人头疼的捣蛋鬼之一。那么,我们该如何钓获这种的捣蛋鬼呢?这就要从钓具上说起。
二、适合钓具
针对频繁活动于1~25米深的泳层中的花身鸡鱼,我来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的钓具。
1.钓竿:1.98米或2.1米长的L调直柄路亚竿,适投饵重在4~10克,钓线负荷为4~8磅。
2.渔轮:1000型的纺车轮即可,泄力顺滑为最佳,线杯容量为0.8号PE线120米或1.0号PE线100米。
3.拟饵:3~5克的单钩亮片、1.5~2寸长的卷尾蛆软饵搭配1.5~5克的铅头钩、4~5厘米长的缓沉鱼形拟饵或长度在4厘米以内的超小型旋转亮片均可。
三、作钓手法
1.如果钓者不确定花身鸡鱼是否在自己选中的区域中时,可以先用小型鱼形拟饵来搜索。花身鸡鱼的吃口很猛,哪怕它们只是轻轻地叼一下拟饵,也会产生很明显得顿感,而且它们在就饵时多为深吞,这一点必须注意。
2.卷尾蛆软饵搭配铅头钩的钓组可以在潮水平缓的标点中发挥强效,如一些通往海域的排水渠中或潟湖等标点。
3.作钓花身鸡鱼时,拟饵极易挂底或被深吞,所以我们在选饵及选钓点时要加以注意。
花身鸡鱼的学名为花身鯻,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海水鱼类,几乎在中国台湾全省均有分布,只有花莲地区除外。这是因为花莲地区沿海有清水地型的深海沟,不适合花身鸡鱼生存。花身鸡鱼特别喜欢在沙滩周边、澙湖及各种大小河流、排水渠的入海口处活动,早在四五十年前,台湾钓友在滩钓
鲐鲅鱼,也叫青占鱼,俗称花辉、青辉,经济型食用鱼。鲐鲅鱼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CM,体重150—400G。鲐鲅鱼和鲅鱼体型很相似,经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鱼,有的地区统称为鲅鱼。鲐鲅鱼与鲅鱼的主要区别在于鲐鲅鱼体形短粗呈椭圆状,背部呈青黑色,身上
海竿活饵钓:钓饵为小活鱼,一般用上下双钩,饵装得牢,刺伤部位要小,并能使饵鱼行动自由。垂钓时,将饵钩甩至离岸20~30米的钓点。可带漂,也可不带漂。带漂垂钓时,应用大浮力漂,使饵鱼定位于水体中层,活鱼可在水中自由游动,此法多适应水流平缓的水域;若用无漂垂钓
一、特征习性镰刀鱼学名叫大刺鳅,因体型像把割禾的镰刀,所以叫镰刀鱼。体细长,前部侧扁,尾扁而薄。头细长而尖,前端有一尖长吻突。口小,在下位,三角形。眼细小,位于头前部,被皮膜覆盖。细麟,侧线完全。体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灰黄色。背鳍长,和尾鳍相连接。因背鳍坚
钓鲅体会鲅鱼遍布全球所有的海域,笔者在航海时几乎所有能下钩的海域都有鲅鱼的踪影。鲅鱼烹调不当时腥味浓,口感也不甚好,有时候你越不想钓鲅鱼,它越不请自来,直往钩上扑。说鲅鱼扑钩一点也不夸张,民间早就有“甩鲅鱼”之说,那意思是说,你的钓钩刚甩到海里,鲅鱼就扑过来,
1.作钓模式秋天到来了,白昼越来越短,树叶变黄,水温下降,鱼儿往浅处游。在这个季节我们能预想到的就是鲱鱼迁移到小湾,然后导致鲈鱼的疯狂捕食。钓手们可以利用这一作钓模式的优势,迅速找到觅食的鲈鱼,并且钓满比赛要求数量的鱼。成群的鲈鱼很容易找到。无唇的摇摆,软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