鳀鱼体细长、稍侧扁,一般体长8-12厘米,体重5 ~ 15克,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两颌及舌上均有牙。眼大,具脂眼睑,体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棱鳞。尾鳍叉形,基部每侧有2片大鳞。鳀鱼身上有四种不同的颜色,体背面蓝黑色。体侧有一银灰色纵带,腹部银白色。背、胸及腹鳍浅灰色,臀鳞及尾鳍浅黑灰色。
一、天气要选好
鳀鱼栖息在水层25米以上,喜集群,一般栖息于水色澄清的海区,喜阴影,常随水面阴影而移动。雾天海面平静无风或风暴前集群起浮明显,看上去海面呈黑褐色。鳀鱼趋光性 较强,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白天下沉,夜间上浮。所以一般在阴转小雨的天气,出海垂钓鳀鱼是合适的。
二、时间要抓准
鳀鱼是随着潮水的起涨开始游动,初涨时一般都在海洋中游动,很少靠岸,等潮涨三分后鳀鱼开始游向岸边摄食,此时是垂钓鳀鱼的最佳时段。
首先要选好钓位,最好选择南面平、北面高、水流较急的岛礁。在钓的过程中,有些钓友往往是死守阵地,而垂钓鳀鱼则完全不同。同—块礁,不同的位置,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不要一阵钓过之后没鱼了,就不换位。
其次要把握时间。鳀鱼随潮流而动,水流越急的地方,鳀鱼越多,大鱼也乘潮而动,追赶小鱼吃,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段,鳀鱼群就会游走了。此时,就钓不到很多鱼了。再次就是借海鸥判鱼群。如何判定鳀鱼群?经过笔者多次观察,发现海鸥与鳀鱼群有密切的关系。当成群的海鸥在某块礁石周围盘旋,时而俯冲直下,在海上叼食,时而飞到礁上觅食,就能判定这块礁周围有鳀鱼群。有鳀鱼群出现,就有鱼可钓。此时要抓准时机,马上乘船登礁,切不可错过机会。
三、安全要注意
海钓最重要的是安全的保障。没有安全就没有海约。海钓鳀鱼,安全风险比其它海钓要大。首先登礁要安全,出海垂钓一般选择阴天、雨天、雾天。礁石上比较滑,稍不注意就会滑倒摔伤。因此除了配备必要的救生衣、防滑鞋外,登礁时要二人或三人一组,一人先上礁, 东西一件一件递上去,切不可单打独行,或背着钓鱼包,提着饵料桶登礁。
其次捉鱼要安全。鳀鱼在被海浪冲上礁石后再去捉,海上浮游的鳀鱼没有专用网具很难捕到。有时正遇上鱼时段,冲上岸的鳀鱼又很少,一些胆大的钓友乘浪退后冲下礁去捉鳀鱼,此举危险性最大,稍有疏忽,易被海浪冲倒拖下大海。如果下去捉鳀鱼,一浪打来,人千万不要跑,双脚站立原地不动,当浪过后再跑上岸。一般捉緹鱼人要站立捉,不要蹲着捉,鳀鱼被海浪冲上礁石时要勤捉,浪大时不捉。
鳀鱼体细长、稍侧扁,一般体长8-12厘米,体重5 ~ 15克,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两颌及舌上均有牙。眼大,具脂眼睑,体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棱鳞。尾鳍叉形,基部每侧有2片大鳞。鳀鱼身上有四种不同的颜色,体背面蓝黑色。体侧有一银灰色纵
海鱲是一种生活在浅海底层的小型鱼类。身体侧扁浑厚,状如罗非,大眼高背,背鳍长硬若骨刺。体色银白,胸、腹、尾鳍下叉皆为金黄色,非常艳丽。尾重多为百余克,大者不过千克。此鱼虽小,却是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名贵鱼类,故而成为北部湾渔民主要捕钓的鱼种之一。售价为每千克1
额尔齐斯河的春天,可钓鱼儿众多,而贝加尔雅罗鱼(俗称小白鱼)则是额河最常见,也相对较易钓获的鱼。小白鱼身长一般15~25厘米,体重60~150克。鱼虽不大,但味道鲜美。小白鱼是中上层鱼类,喜群游,不来则已一来就是一大群。开春的额河,乍暖还寒,还残存大量冰块,但
扒皮鱼,学名为绿鳍马面鲀。沿海各地的渔民及钓友多称之为马面鱼、剥皮鱼、象皮鱼、沙猛、老鼠鱼等等。体呈长椭圆形且侧扁,蓝灰色,无侧线,头短、口小、牙齿锐利。鳃孔位于眼的下方,麟细小似绒毛状,尾柄长如截形,体重在40~1500克不等,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为我国沿
鲈鱼,俗称鲈子鱼、花鲈、鲈板等。鲈鱼是低温性鱼种,虽然属于近海水域的鱼类。但在早春之始,喜游向近海沿岸及河口淡水、咸水交汇的低盐度区索饵和产卵。鲈鱼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幼鱼可以进入纯淡水的河钩和湖泊等水体中生活。在渤海、黄海沿岸和河口处均有分布。鲈鱼食性杂,几乎
L形虾笼用竹蔑编制。竖筒长25厘米,横筒长15厘米,内径10厘米,入口倒须长5厘米,孔径2厘米,计有3个入口,竖筒两头的笼口是固定编制于筒上的,中间用套接方法编成一个整体,以便在笼中安装钓饵,横筒与竖筒的一半固定为一个整体,开口于竖筒内部,另一头由一个圆形蔑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