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俗称鳝鱼,体细长,如蛇,但有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人们喜爱的食品。
黄鳝食性杂,但以荤食为主,喜阴畏光,白天多藏在洞中,夜间才出洞觅食。黄鳝洞多在水田田埂或湖岸边,洞口在水下8厘米左右处(注意蛇也会在水岸上打洞,但蛇洞多在水面以上,称为干洞),雄黄鳝有吐沫的习惯,所以如在水面靠岸处发现有白沫漂浮,说明附近有黄鳝洞,有的地方潮湿多雨,在距水边20厘米左右的岸上也常有黄鳝洞,此种旱洞有直立的,也有斜的,深度多为半米左右,洞口应光滑,有鳝鱼蠕动的痕迹。
钓鳝鱼的钓具大多自制,取1~1.5米长的细竹竿,在竿的细端拴牢一只宽门大型鱼钩,也可用粗铁丝代替竹竿,不过铁丝后端应弯出手柄或装上木把,否则不好拿。用蚯蚓、小泥鳅等做钓饵,穿在鱼钩上,最好从口部刺入循鱼钩套入,将钩整个包住。钓时找到洞口,将钩探入洞内,即可用手指弹水面发声,引鳝鱼咬饵,或将竹竿缓慢地前后逗引其上钩。当凭手感觉出鱼已咬钩后,应立即向前推一下竿,使钩更深入鱼嘴,再转动一下竹竿(度数不要大),使钩尖钩牢,这时即可慢慢抽出竹竿,不可过快,否则易将鱼嘴钩豁而跑鱼。
当黄鳝出水近一半时,即应将其抓住用手提出水面。黄鳝鱼体滑溜异常,空手抓不牢,应包块干布再去抓,或用竹片做一个夹子用20厘米左右的竹片中间穿上螺丝做轴,上半截锯出齿口即成。
黄鳝也可用投钩钓。这时应在夜间施钓,只用鱼线、钩和坠。挂好饵后,将钩投到距岸不远处,收线拢紧,将线挂在岸边插牢的带铃竹棍上,即可等待鱼上钩。
钓黄鳝应在夏初至仲秋,此后鱼即冬眠,不会采食咬钩了。
黄鳝俗称鳝鱼,体细长,如蛇,但有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人们喜爱的食品。黄鳝食性杂,但以荤食为主,喜阴畏光,白天多藏在洞中,夜间才出洞觅食。黄鳝洞多在水田田埂或湖岸边,洞口在水下8厘米左右处(注意蛇也会在水岸上打洞,但蛇洞多在水面以上,称为干洞),雄黄鳝有吐
虹鳟是一种凶猛的冷水性鱼类,最适水温为10~18摄氏度,因此喜欢栖息于山涧溪流或清澈湍急的水域。它们喜群居,常在水的中、下层游动觅食,一些小型鱼类及水生昆虫、河蚌、鱼卵是它们争掠的美餐,在动物性饵料不足时,它们兼食植物碎屑和种子。钓虹鳟的黄金季节是春天和秋后,
花身鸡鱼的学名为花身鯻,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海水鱼类,几乎在中国台湾全省均有分布,只有花莲地区除外。这是因为花莲地区沿海有清水地型的深海沟,不适合花身鸡鱼生存。花身鸡鱼特别喜欢在沙滩周边、澙湖及各种大小河流、排水渠的入海口处活动,早在四五十年前,台湾钓友在滩钓
鲐鲅鱼,也叫青占鱼,俗称花辉、青辉,经济型食用鱼。鲐鲅鱼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CM,体重150—400G。鲐鲅鱼和鲅鱼体型很相似,经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鱼,有的地区统称为鲅鱼。鲐鲅鱼与鲅鱼的主要区别在于鲐鲅鱼体形短粗呈椭圆状,背部呈青黑色,身上
海竿活饵钓:钓饵为小活鱼,一般用上下双钩,饵装得牢,刺伤部位要小,并能使饵鱼行动自由。垂钓时,将饵钩甩至离岸20~30米的钓点。可带漂,也可不带漂。带漂垂钓时,应用大浮力漂,使饵鱼定位于水体中层,活鱼可在水中自由游动,此法多适应水流平缓的水域;若用无漂垂钓
一、特征习性镰刀鱼学名叫大刺鳅,因体型像把割禾的镰刀,所以叫镰刀鱼。体细长,前部侧扁,尾扁而薄。头细长而尖,前端有一尖长吻突。口小,在下位,三角形。眼细小,位于头前部,被皮膜覆盖。细麟,侧线完全。体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灰黄色。背鳍长,和尾鳍相连接。因背鳍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