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鱼,学名为绿鳍马面鲀。沿海各地的渔民及钓友多称之为马面鱼、剥皮鱼、象皮鱼、沙猛、老鼠鱼等等。体呈长椭圆形且侧扁,蓝灰色,无侧线,头短、口小、牙齿锐利。鳃孔位于眼的下方,麟细小似绒毛状,尾柄长如截形,体重在40~1500克不等,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为我国沿
鲈鱼,俗称鲈子鱼、花鲈、鲈板等。鲈鱼是低温性鱼种,虽然属于近海水域的鱼类。但在早春之始,喜游向近海沿岸及河口淡水、咸水交汇的低盐度区索饵和产卵。鲈鱼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幼鱼可以进入纯淡水的河钩和湖泊等水体中生活。在渤海、黄海沿岸和河口处均有分布。鲈鱼食性杂,几乎
L形虾笼用竹蔑编制。竖筒长25厘米,横筒长15厘米,内径10厘米,入口倒须长5厘米,孔径2厘米,计有3个入口,竖筒两头的笼口是固定编制于筒上的,中间用套接方法编成一个整体,以便在笼中安装钓饵,横筒与竖筒的一半固定为一个整体,开口于竖筒内部,另一头由一个圆形蔑盖
黄鳝俗称鳝鱼,体细长,如蛇,但有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人们喜爱的食品。黄鳝食性杂,但以荤食为主,喜阴畏光,白天多藏在洞中,夜间才出洞觅食。黄鳝洞多在水田田埂或湖岸边,洞口在水下8厘米左右处(注意蛇也会在水岸上打洞,但蛇洞多在水面以上,称为干洞),雄黄鳝有吐
虹鳟是一种凶猛的冷水性鱼类,最适水温为10~18摄氏度,因此喜欢栖息于山涧溪流或清澈湍急的水域。它们喜群居,常在水的中、下层游动觅食,一些小型鱼类及水生昆虫、河蚌、鱼卵是它们争掠的美餐,在动物性饵料不足时,它们兼食植物碎屑和种子。钓虹鳟的黄金季节是春天和秋后,
笔者所在的洛阳市吉利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线北岸,有不少利用丘陵涧溪筑坝形成的小型水库。这些水库大多北高南低,水沿着王屋山脉蜿蜒流向黄河。在这些水库当中,离本人住地只有4公里和9公里的上河水库和柴河水库都处在黄河二级支流上,水底平坦,水深1.5~3.5米,
花身鸡鱼的学名为花身鯻,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海水鱼类,几乎在中国台湾全省均有分布,只有花莲地区除外。这是因为花莲地区沿海有清水地型的深海沟,不适合花身鸡鱼生存。花身鸡鱼特别喜欢在沙滩周边、澙湖及各种大小河流、排水渠的入海口处活动,早在四五十年前,台湾钓友在滩钓
我国纯野生鲶鱼有三种,一种是南方大口鲶,一种是东北六须鲶(也称东北大口鲶、怀头鲶、怀子,目前野生的状态下濒临灭绝,应该列为国家保护鱼种),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常见的四须小河鲶。这几种鲶鱼的习性相近,都是肉食性鱼种。只是南方大口鲶和东北六须鲶生长快,是大型鱼,野生的
鲢鳙鱼,都是大体型鱼类,因习性相似,所以在这里放在一起说。鲢鳙鱼生长迅速,2-3龄即可达3—4千克以上,是除青鱼外生长最快的淡水鱼种之一。鲢鳙鱼是属于滤食性鱼类,通过大嘴和腮一张一合来滤食水中各种浮游生物。高温时喜欢在水的中上层活动,低温则在水的中下层。鲢鳙鱼
草鱼是长速较快的大体型鱼种,是属于全泳层鱼,但主要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通常情况下,早晨和深秋的草鱼多在江河湖库的深水处中下层活动,夏季常游向水的中上层觅食,冬季会躲进深水处栖息。草鱼属于杂食性鱼类,荤素均吃,但因主食水草而得名。在一些大的江河、湖库因草鱼生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