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鱼的技术性最强,是整个垂钓中的重中之重,是能否成功钓获中钩大鱼的关键环节,是不可轻视的。下面就来说说小钩细线钓大鱼时遛鱼的技巧。
因钩小扬竿力度不大,刺鱼时不会出现剧痛,大鱼基本不会受惊,但往往会出现提不起竿子的情况发生。但这不是大鱼打桩,而是鱼的体重大,我们提竿的力道小和竿子软所致,还有就是使用钩子小,大鱼嘴唇肥厚没有感觉到痛而不会挣扎。只要出现这种情况,就要立马离开钓位,但不可站起身来。如果大鱼离底上浮,可站起来身来,如果身后有空场,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身后退。原则上讲,后退的距离越远钓获大鱼的机会就越大。在大鱼发现危险向前方逃窜时,可充分利用后退的这段距离做缓冲,随着大鱼的拉力向前走,基本能控制住大鱼逃窜。
如果大鱼不离底上浮,就要及时把竿子倾向左或右侧(要倾向没有障碍物的一侧),并逐渐加力弓竿,利用竿、线、钩的整体弹力牵引,来迫使大鱼向左或向右调头,不给大鱼留下向前方深水区逃窜的先机。成功迫使大鱼调头后,就要随着大鱼游动的方向而移动身体,但不可站起身来。此期间,在竿、钩、线能承受的情况下要加大弓竿力度,力争让大鱼向岸边游动,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身后退,并且尽可能的让大鱼离开水底,防止挂钩。大鱼离底后,要及时站起身来,增加风险的高度和遛鱼空间,在大鱼下潜时,可蹲下身子降低高度来做缓冲。但千万不能把大鱼领到水面上遛鱼,以防人影、竿影对大鱼的惊吓,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
因使用的钩子线细,在遛鱼期间,空竿力度要轻柔,要做到心中有数,就像我们内心对待孩子一样去轻柔的安抚它的情绪。否则,就会因鱼大、钩小、线细,大鱼的自身重量优势就要导致线断鱼逃,这点很重要。控鱼时要试探性的加力,轻轻的把大鱼领到你想让它去的地方。切不可急于求成一步到位,那样做会起到其反的作用。
在夏秋钓鱼时,因水温高鱼的挣扎力量大,暴发出的力量是即快又猛。有部分大鱼反应敏捷,在中钩的瞬间就会向前方发力逃窜,不会留给钓手反应的机会。对付这样的鱼,要以快制快,在扬竿的同时要向左或右侧倾竿控鱼,可先鱼半拍的时间让竿子弓起来并起到作用。在竿、钩、线的整体牵引下,迫使大鱼在向前方冲逃前鱼头就偏离“跑道”,并尽量降低竿子的高度,延长水线。如果岸边水较深,在可能的情况下把竿子前半部分插进水里,给大鱼增加一点微不足道的阻力。如果岸边水浅,可及时向水里走几步,都能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缓解大鱼前冲的爆发力。这一连串的杀手绝招都是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成的,也可以说是多年的垂钓中形成的机械动作和养成的良好习惯,是不假思索就能做到的,如果是想了再做,那主动权就会在鱼那头,断线跑鱼就是必然的结果。但要时刻注意竿子和大鱼所处的角度,及时调整始终让竿子保持弓形状态,才能让竿、线、钩发挥出整体弹性的最佳状态。否则,稍一疏忽,就会线断鱼逃,前功尽弃。
遛鱼的技术性最强,是整个垂钓中的重中之重,是能否成功钓获中钩大鱼的关键环节,是不可轻视的。下面就来说说小钩细线钓大鱼时遛鱼的技巧。因钩小扬竿力度不大,刺鱼时不会出现剧痛,大鱼基本不会受惊,但往往会出现提不起竿子的情况发生。但这不是大鱼打桩,而是鱼的体重大
提问:常在网上听人说,遛大鱼时要“呛水”,也确实有很多人这样做,不过我对此却有些怀疑,因此想请老师解释一下:遛大鱼为什么要呛水,这样做真的有效吗?回答:遛大鱼呛水的做法确实很流行,不过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呛水一说值得商榷。所谓“呛水”的理论依据是,大鱼上钩后
在辛勤的准备和苦苦等待之后,终于来了一尾大家伙,但是由于你的经验不足导致跑鱼了,是不是会很无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手竿遛鱼,希望对广大的钓友们有所帮助。手竿遛鱼要比海竿遛鱼难度大得多。手竿的钓线就是那么长的一段,既不能放,也不能收,只能在竿、线所及的
在垂钓过程的各项操作中,有一项是钓鱼新手不大容易掌握的环节,那就是提竿起钩的造作。初次钓鱼的新手,一般都是由有经验的垂钓老手带着学垂钓的。装上钓饵,把钓饵投入水中,等待着鱼来上钩这几项操作没多少技术性可言,一般都能学着钓鱼老手的样子进行。但一旦有鱼咬钩,发现浮
遛鱼,指钓者借助竿子的弹性控制中钩大鱼的逃窜,并通过控制钓竿的力度和角度消耗大鱼的体力,最终达到将其擒获的目的。正确的遛鱼方法:有鱼上钩,先将竿子绷紧,通过手感判断水中鱼的大小,再决定是否先遛后抄。
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鱼儿摄食入口将要游走的那一刻。因为这时钩在鱼口中,及时提竿,钓获的可能性最高。提竿时机与所钓鱼种密切相关比如鲫鱼,它的吃食特点是发现事物后,慢慢游近,俯头抬尾将食物吸进嘴,然后抬头上浮,一边咀嚼,一边游走,要是吞进嘴的食物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