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勤的准备和苦苦等待之后,终于来了一尾大家伙,但是由于你的经验不足导致跑鱼了,是不是会很无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手竿遛鱼,希望对广大的钓友们有所帮助。
手竿遛鱼要比海竿遛鱼难度大得多。手竿的钓线就是那么长的一段,既不能放,也不能收,只能在竿、线所及的范围内遛鱼。这就要求钓者要有熟练的遛鱼技巧,方法必须得当,才能既不跑鱼又不折竿。
当判定鱼已咬钩时,应及时提竿。首先用腕力使劲抖竿,使钩深刺鱼嘴,将鱼挂牢,然后及时提竿。如果提竿时感到很沉,判断鱼较大一下提不到水面时,应把鱼竿仰起70度左右,绷紧钓线,不要硬拉,应先不动它,只可轻轻提拽鱼线,等大鱼动时,在趁机调整竿线方向。过不了多久鱼肯定要游动,起初多数是向前方深水逃窜,力量很大,往往折竿断线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当在鱼逃窜时,迅速将竿偏向一侧,牵着鱼慢慢转弯。也可以抢先一步在鱼刚移动时就把竿先伸过去,钓线的速度快于鱼游速度,使鱼跟着线走,人牵着鱼游,然后再一点一点改变方向,来一个椭圆形转身,沿“∞”字形游动,这样就使鱼儿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方向,左右来回兜圈子。要适中使竿保持弓形,以充分发挥其弹性作用,切不可将竿子倒向鱼逃窜的方向,否则就会形成“拔河”造成断线跑鱼。当鱼见到强光和人时会翻身向深处逃冲,一般要经过三个回合:第一次逃窜,鱼用力还不是最猛烈的;第二次逃窜,鱼的用力要比第一次大得多;第三次逃窜时鱼竭尽全身力气进行的,力量是最大的。钓者应充分利用自己竿、线、钩的最大承受力,充分发挥钓竿回弹力将鱼绷住。将竿线用力绷住的目的是不让鱼发力而轻松起动逃窜,而让大鱼满负荷起动,消耗其体力。如果这三个回合没有挣脱而逃离,问题就不大了。在整个牵遛过程中,鱼可能使出多种“招数”,企图逃走,钓手必须自始至终主动领鱼,不要与鱼形成“拔河”,时刻坚持“鱼动人不动,鱼不动人动”的方针。不论大鱼向外逃窜,向岸边攻或是原地打转,或是跃出水面,或者左右冲刺,钓手都要顺势牵鱼,凭借钓竿的弹力,领着鱼游动,走椭圆形或者“∞”字形路线,直到将其遛乏,完全失去抵抗力为止,再拉至岸边抄鱼。这时可用抄网或搭钩把鱼取上来。特别要注意的是,自始至终,都不可用手拉线,因为手没有弹性,只要鱼稍微一跳动,就会断钩、断线。
5千克以上的大鱼因体大身重,靠钓竿的体力是无法让其出水的,而且在其第一次翻肚后,还要放置最后几次垂死挣扎的拼逃。钓者继续靠钓竿将鱼绷弹住。待大鱼两次、三次翻白肚无力游动时,再用大口径抄网捞上岸。
青鱼、草鱼力大,遛鱼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大水库里的鱼比小水面的鱼劲大,夏、秋季的鱼比冬、春季的鱼劲大,同样大的鱼遛乏的时间长短不同,要做好思想准备。
想要学会遛鱼还需要多多实践才行,望各位钓鱼人早日钓获自己心目中的大鱼。
在辛勤的准备和苦苦等待之后,终于来了一尾大家伙,但是由于你的经验不足导致跑鱼了,是不是会很无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手竿遛鱼,希望对广大的钓友们有所帮助。手竿遛鱼要比海竿遛鱼难度大得多。手竿的钓线就是那么长的一段,既不能放,也不能收,只能在竿、线所及的
在垂钓过程的各项操作中,有一项是钓鱼新手不大容易掌握的环节,那就是提竿起钩的造作。初次钓鱼的新手,一般都是由有经验的垂钓老手带着学垂钓的。装上钓饵,把钓饵投入水中,等待着鱼来上钩这几项操作没多少技术性可言,一般都能学着钓鱼老手的样子进行。但一旦有鱼咬钩,发现浮
遛鱼,指钓者借助竿子的弹性控制中钩大鱼的逃窜,并通过控制钓竿的力度和角度消耗大鱼的体力,最终达到将其擒获的目的。正确的遛鱼方法:有鱼上钩,先将竿子绷紧,通过手感判断水中鱼的大小,再决定是否先遛后抄。
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鱼儿摄食入口将要游走的那一刻。因为这时钩在鱼口中,及时提竿,钓获的可能性最高。提竿时机与所钓鱼种密切相关比如鲫鱼,它的吃食特点是发现事物后,慢慢游近,俯头抬尾将食物吸进嘴,然后抬头上浮,一边咀嚼,一边游走,要是吞进嘴的食物有异。
鱼儿咬钩的信号主要通过浮漂来传递。若用立漂,鱼儿咬钩后大致有以下几种反应。1、松漂。又叫送漂或回漂。鱼儿俯身咬钩后抬头欲走,把漂往上送,即出现松漂。若浮漂徐徐上升,而后整个漂都露出水面,就标明鱼儿已被钩住。此时若用力猛拉,会使鱼儿下颚脱落而导致跑鱼
大鱼操竿的技巧是指在钓体积较大的鱼时,持竿、提竿等动作的技巧和方法。其基本上有以下几个要领。1、控制大鱼的冲撞力度。大鱼上钩之后,钓手必须要保持镇定。如果钓上1.5千克以上的鱼,就必须将钓竿稍向上翘,绷紧钓线,是钓竿支撑成为弓形,并利用竿的韧性和钓线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