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钓过程的各项操作中,有一项是钓鱼新手不大容易掌握的环节,那就是提竿起钩的造作。初次钓鱼的新手,一般都是由有经验的垂钓老手带着学垂钓的。装上钓饵,把钓饵投入水中,等待着鱼来上钩这几项操作没多少技术性可言,一般都能学着钓鱼老手的样子进行。但一旦有鱼咬钩,发现浮漂抖动或下沉,就会慌了手脚,神情紧张地拼命用劲向上甩竿,把鱼钩弹向天空,等钩和鱼线落下来一看,并没有钓到鱼,钩上是空的,连钓饵也不见了。
初次钓鱼者出现这种情况,毫不奇怪,吃一堑长一智,下一次发现鱼上钩时,就会沉着一些了。但光是沉着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懂点技术。有经验的垂钓者在发现浮漂有微笑抖动时,并不急于提竿,一般都要耐心等候几秒钟,甚至10-20秒钟,待看到浮漂下沉一些或送出水面一粒浮子后,才适度用力将手上的竿抖动一下,目的是使鱼钩倒刺进入鱼嘴,使鱼牢牢地被钩住。这时,最重要的是不能松线,并要凭手感来估量一下鱼的大小,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若是小鱼,即从容不迫的讲鱼提上岸来,手法要轻而迅速。若手感沉重,估计是较大的甚至超过1千克的大鱼,就应缓慢地将大鱼牵离窝子(避免将窝子里的鱼惊跑),让钓竿湿度绑紧,竿的上部完成弓形,切不可松线,否则,鱼儿就会蹦跳,把线绷断、钩拉直而逃掉。如旁边有水草丛,则要将鱼拉离草丛,然后开始遛鱼,鱼体越大,则遛鱼的时间越长,必须很耐心地与它周旋,直至它十分疲乏时将其拉到靠岸处,用抄网将其捞上岸来。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发现鱼上钩后的“抖动”动作,有一定的技术性,需要垂钓者自己去认真琢磨,该用多大的内劲,抖动的幅度以多大为最恰当,不断积累经验。
在垂钓过程的各项操作中,有一项是钓鱼新手不大容易掌握的环节,那就是提竿起钩的造作。初次钓鱼的新手,一般都是由有经验的垂钓老手带着学垂钓的。装上钓饵,把钓饵投入水中,等待着鱼来上钩这几项操作没多少技术性可言,一般都能学着钓鱼老手的样子进行。但一旦有鱼咬钩,发现浮
遛鱼,指钓者借助竿子的弹性控制中钩大鱼的逃窜,并通过控制钓竿的力度和角度消耗大鱼的体力,最终达到将其擒获的目的。正确的遛鱼方法:有鱼上钩,先将竿子绷紧,通过手感判断水中鱼的大小,再决定是否先遛后抄。
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鱼儿摄食入口将要游走的那一刻。因为这时钩在鱼口中,及时提竿,钓获的可能性最高。提竿时机与所钓鱼种密切相关比如鲫鱼,它的吃食特点是发现事物后,慢慢游近,俯头抬尾将食物吸进嘴,然后抬头上浮,一边咀嚼,一边游走,要是吞进嘴的食物有异。
鱼儿咬钩的信号主要通过浮漂来传递。若用立漂,鱼儿咬钩后大致有以下几种反应。1、松漂。又叫送漂或回漂。鱼儿俯身咬钩后抬头欲走,把漂往上送,即出现松漂。若浮漂徐徐上升,而后整个漂都露出水面,就标明鱼儿已被钩住。此时若用力猛拉,会使鱼儿下颚脱落而导致跑鱼
大鱼操竿的技巧是指在钓体积较大的鱼时,持竿、提竿等动作的技巧和方法。其基本上有以下几个要领。1、控制大鱼的冲撞力度。大鱼上钩之后,钓手必须要保持镇定。如果钓上1.5千克以上的鱼,就必须将钓竿稍向上翘,绷紧钓线,是钓竿支撑成为弓形,并利用竿的韧性和钓线的拉力
遛鱼主要针对大鱼。垂钓如果遇上了大鱼,就要学会引遛,使它疲乏后才可提竿。千万不能直接将鱼提起。因为鱼在被钩住后,总是想挣扎逃走,如果直接提鱼,不是鱼儿松了口,就是讲鱼嘴提缺了,总之很容易走鱼,严重时还会断线折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