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钓场水情
夏季气温偏高,坑塘等静水域和浅水水体升温较快,鱼儿为了避开不适的热水域(层),纷纷潜浮到较深的深潭处或有遮荫的障碍物附近,如木排下、码头船舶旁、大桥树荫下、沉船、木桩、水草边等避暑养息。如果水质较好,选择大水面,在较深的地段选点打窝为佳。因为大水面深水域与小水面浅水域,同在阳光的照射下,前者水温上升较慢,甚至对深水处毫无影响,鱼儿较愿进食,也容易钓获。
二、选择利钓天时
1.钓黎明。鲫鳊等淡水鱼类从天刚黎明就已活动觅食,以便在太阳升高之前吃饱饵料,养足精神来抵抗白天午间的高温暑热。清晨垂钓可以不打窝,将钩饵轻轻投到水草旁的空隙处,轻提慢拖,诱鱼咬钩,效果也不错;待日出后再少许撒些香饵,可持续钓到上午9时左右收竿。有的钓友在天黑之前撒些饵料,翌日天明下钩效果也很好。
2.钓傍晚。盛夏由于日间阳光强烈,中午前后三四个小时,表层水温不断升高,鲫鱼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避暑,很少出来觅食。一到黄昏太阳西落,天气渐渐凉爽,有时还伴有小风,鱼儿躲藏了数小时,肚子也饿了,便出来寻食找吃的额,这时钓友可打窝垂钓。特别是日落前后鱼儿咬钩快,吞钩猛,如用荤饵,还能钓到无鳞鱼,有时一二个小时就能钓获三四千克鲫鳊鱼和无鳞鱼等。
3.钓雨后。夏天阴雨天气较多,有时突然大雨暴雨,大量的雨水带着草籽、昆虫、虫卵流入湖塘中。大量的新水注入,改善了水质,平时受高温的影响抑制了鱼儿的食欲,此时鱼儿格外活跃,摄食积极,任选一处河口水边都能钓到,钓者千万不可放过。阴天或小雨天也可垂钓;但最好要有风,有风空气才能凉爽。如无风必定闷热,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难受上浮吸氧,不愿咬钩,很难钓获。
三、选择钓场
夏天出钓主要受气温和水温两大因素的影响。首选条件:一是尽可能选择较大的水面,如湖泊、水岸;二是岸边又较高的建筑物或岸边有较大的树木覆盖的水面,公路桥、铁路桥下,钓点应根据鱼情,选在水深2米以上水域为佳;三是选择闸口附近和流水与稳水的结合部。
四、选择对象鱼
夏季虽气温高鱼难钓,但此时的草鱼食欲较高,真是钓草鱼的极佳季节。其一可采用浮钓法。草鱼多在水域的中上层活动觅食,垂钓前割些青草捆成小把投到水面做窝,稍带片刻,附近的草鱼看到可口的草饵便来“进餐”。看到草被鱼扯动,便可投钩在草窝旁垂钓。其二半浮钓。试好钓点水深后,取一根比水深长20~30厘米的小竹竿(可用插接式竹制鱼竿代用),在距竿梢100厘米左右处绑上1-2千克草鱼爱吃的新鲜青草饲料,保证草头距竿梢50~60厘米。待见到青草被鱼往水中拖没,有鱼泛花,窝中有草茎叶末不时冒出水面,竿梢在晃动时,说明鱼已进窝在咬食草饵,便可将鱼钩挂菜心、草叶垂钓了。
此外,罗非、翘嘴鲌、鲢鳙等鱼夏季也进入了食欲旺盛的时期,可根据不同的对象鱼,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鱼饵进行针对性垂钓,有望丰收。
一、了解钓场水情夏季气温偏高,坑塘等静水域和浅水水体升温较快,鱼儿为了避开不适的热水域(层),纷纷潜浮到较深的深潭处或有遮荫的障碍物附近,如木排下、码头船舶旁、大桥树荫下、沉船、木桩、水草边等避暑养息。如果水质较好,选择大水面,在较深的地段选点打窝为佳。
钓鱼活动中,天气因素影响永远是第一位的,夏季尤为突出。夏钓中流传的鱼谚“夏天到,鱼难钓”就说明这一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夏季的天气变化快,起伏大,直接或间接地给垂钓带来影响。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天气变化特征及对鱼类的影响,才能有的放矢采取对策,才能取得好成绩。
在南方,夏秋季节,很多时候都是高温。以我地为例,端午之后、中秋之前,一般气温均在30℃以上,至于岭南,高温时节就更长了。每当高温季节到来时,往往有一些钓友感到害怕,就不想钓鱼了。以我的一位老朋友为例,还在端午前夕就曾长声叹气:“哎,又要刀枪入库了。”我知道他的
盛夏高温时节,我们钓鱼所面临的最大影响就是高温、高湿、低气压和水体中含氧量低。高温、高湿的天气,我们钓鱼人坐在水边虽然不好受,但鱼口还可以,如果遇到个高温、高湿并且还是气压低的天气,人受罪不说,鱼还不开口。因水体中的氧气主要靠空气中的氧气供给,在高温季节,受低
一、高温早晚鱼活跃夏末初秋正是高温炎热时节,鱼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它具有趋温、趋饵、趋氧和趋自身安全的性能。在炎热高温天气下,唯有早晚或是风雨过后,才能满足鱼类“四趋”的需求。首先,从气象变化来说,早晨傍晚的气温与白天的气温,有明显的落差。光照区由灼热变得柔和温
夏天到来后,气温、水温都在不断升高,鱼也不好钓了。尤其是在气压低、水位下降的时候,近岸的鱼情实在是不怎么样,使用手竿很少有鱼咬钩,就是有鱼咬钩,浮漂动作也不大,一天钓下来,基本没有什么收获。但近几年来,在炎热的夏天和初秋时节,经过垂钓,笔者却发现在手竿不上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