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夏秋季节,很多时候都是高温。以我地为例,端午之后、中秋之前,一般气温均在30℃以上,至于岭南,高温时节就更长了。每当高温季节到来时,往往有一些钓友感到害怕,就不想钓鱼了。以我的一位老朋友为例,还在端午前夕就曾长声叹气:“哎,又要刀枪入库了。”
我知道他的想法,一则是年事较高,天气热,怕身体受不了;二则本身钓技不怎么高,平日就钓不到多少鱼,一到夏天就更感到鱼难钓了,索性罢休。
夏天的鱼真难钓吗?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从某种角度来说,鱼是相对难钓。比如鲫鱼,它一个冬天没吃多少东西,到了春季,食欲特别旺盛,勤于咬钩;加上集中在浅水区,一根短竿就可连连上鱼,当然好钓。而夏天,由于食物增多,鱼没有那么饥饿,食欲相对要低;加上气温变化大,鱼一时在浅水,一时又在深水,更多时候则是四处游荡,很难集中在一个地方,当然要难钓一些。
不过,夏天钓鱼又有许多有利因素,其中气温高虽然使人感到难受,却给钓鱼创造很多有利条件:
一、是可钓鱼种多。在夏季,除冷水鱼外,几乎所有鱼都很活跃,都在寻找食物,都可以钓取,特别是像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罗非鱼等在冬春季节就很难钓到,炎热的夏天却成为主要的垂钓对象鱼。
二、是气温高的原因除了太阳光强烈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夏季温高,水中容易缺氧,如果加上气压低,鱼就很难咬钩。而副热带高气压,能使水中保持较为充足的氧气,鱼生活舒服,咬钩积极。这种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大热天,除了极端高温以外,大多数时候都是几号的钓鱼天。相反,有些天气,虽然气温不高,甚至是阴天、雨天,但天气闷,没有风,或者云层厚,黑乎乎的像口锅一样罩着地面,气压走低,鱼并不好钓。
三、是气温高,水草生长旺盛。水草是鱼的造氧工厂,由于温高光照强,光合作用加剧,能给鱼提供更多氧气,鱼的食欲强,肯咬钩。
四、是气温高季节钓鱼时间相对较长。不但白天很长,而且可以夜钓,这是其他季节难有的机遇。
五、是有利于钓大鱼。平日钓友们钓上的大鱼多数的是青鱼、草鱼、鲤鱼、鱤鱼、翘嘴鲌、黑鱼、鲮鱼等,除鲤鱼外,其他鱼多数都在高温季节钓获,就是相对难钓的鲫鱼,只要找对了钓点(一般在深水区),也比春季容易钓取。
当然,气温高,人可能会感到难受,特别是老年人和身体有些毛病的人。这些人无疑有一定的困难,垂钓可以适当少些,甚至可以歇歇伏。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当不惧温高,充分利用高温季节有利条件,争取多钓鱼,钓大鱼。而要这样,必须根据夏秋季节高温的特点,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四个选择:
1.天气选择:尽可能选气温略低的阴天、雨天或多云、风大一些的天气。
2.时段选择:充分利用早晚或其他凉爽的时段,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夜钓。
3.对象鱼选择:钓那些肯咬钩相对容易钓取的鱼,如草鱼、鲤鱼、鲇鱼等。
4.钓位选择:根据时间的变化,找出鱼活动的规律,一日三迁或多迁。像钓鲫鱼,早晚钓边午钓远、钓荫、钓草、钓进出水口等。只要随机应变,就是相对难钓一些的鲫鱼也是可以钓获不菲的。
在南方,夏秋季节,很多时候都是高温。以我地为例,端午之后、中秋之前,一般气温均在30℃以上,至于岭南,高温时节就更长了。每当高温季节到来时,往往有一些钓友感到害怕,就不想钓鱼了。以我的一位老朋友为例,还在端午前夕就曾长声叹气:“哎,又要刀枪入库了。”我知道他的
盛夏高温时节,我们钓鱼所面临的最大影响就是高温、高湿、低气压和水体中含氧量低。高温、高湿的天气,我们钓鱼人坐在水边虽然不好受,但鱼口还可以,如果遇到个高温、高湿并且还是气压低的天气,人受罪不说,鱼还不开口。因水体中的氧气主要靠空气中的氧气供给,在高温季节,受低
一、高温早晚鱼活跃夏末初秋正是高温炎热时节,鱼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它具有趋温、趋饵、趋氧和趋自身安全的性能。在炎热高温天气下,唯有早晚或是风雨过后,才能满足鱼类“四趋”的需求。首先,从气象变化来说,早晨傍晚的气温与白天的气温,有明显的落差。光照区由灼热变得柔和温
夏天到来后,气温、水温都在不断升高,鱼也不好钓了。尤其是在气压低、水位下降的时候,近岸的鱼情实在是不怎么样,使用手竿很少有鱼咬钩,就是有鱼咬钩,浮漂动作也不大,一天钓下来,基本没有什么收获。但近几年来,在炎热的夏天和初秋时节,经过垂钓,笔者却发现在手竿不上鱼时
酷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节气,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酷暑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风速小,酷暑烈日鱼难钓。要想酷暑钓鱼有收获,笔者总结了酷暑钓鱼“四要四不要”,可以为你在酷暑天气钓鱼做参考。一、要钓早晚,不要钓日间酷暑期间,不但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夏季的气温和水温都比较高,在不流动的静水中施钓,钓者常常会因为水体缺氧及其他客观因素而收获寥寥;如果在江河等流水中施钓,则可能是另一番景象:鱼儿上钩率较高,钓者通常会收获颇丰。由此看来,夏季在流水中施钓比在湖库等静水中施钓更有乐趣和挑战性。流水区散热较快,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