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饵浮钓,钩、漂坠的组合要依钓点水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钓点水深不超过2米,用坠上钩的组合方法为好。用坠子落底,起定位作用,饵钩借助浮漂垂悬于坠子上方。为避免饵钩与主线或系坠子的线发生缠绕,主线、绑钩线和系坠子线要用母子返捻环连接。垂钓时,首先根据钓点水深确
近年来。秋末冬初的天气变得温暖,昼夜温差偏大,这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活动、觅食和水位的深浅变化。鱼类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趋温性又促使鱼类追温活动。为了适应昼夜不同的水温,鱼类不得不在不同深度得水域频繁移动,寻找适合自身体温的水域,以求生存。所谓“一
抓住有利天时从秋末冬初到仲春以前的一段时间,影响鱼类进食的主因是低温制约了鱼的生理功能和进食欲望。在此期间,除了起始摄食温度较低的鲫鱼(4摄氏度~5摄氏度)和鲤鱼(7摄氏度~8摄氏度)以外,多数温水性鱼类已进入冬眠或半冬眠状态,靠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和能量熬出寒
鲫鱼的钓位可以选择以下几个地方:1.浅水和深水交汇处。俗话说“一日三迁,早晚两边”,鱼儿一天中在水里的位置经常发生变化,从深水游向浅水觅食,受到惊吓从浅水游向深水隐藏,因此浅水和深水交汇处是鱼儿活动的必经之路,也就是鱼道,在此处打窝子是明智的选择。2.活水和死
在野外钓鱼的钓友可能都遇到过“补窝死”这一现象。有时候补窝子并有任何问题,鱼口慢了,补一下窝子,上鱼速度很快就又恢复了,可是有时候又让人非常的无奈和纠结:不补窝子鱼口逐步变慢,担心窝子里的鱼会被钓光,再补窝子诱鱼会要很长时间;可是一旦补了窝子,窝子反而又变成了
鱼类尽管是生活在水里,但它们同样地也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及听觉等器官。尤其是鱼体的两侧那个“侧线”十分了得,据说有着很灵敏的感知功能呢。它不但能测定方位、感觉水温和水流变化等,还能“测”到频率很低的声波振动。这话听来一点不假,我曾多次碰到过这样的现象:上钩
在垂钓过程中,不断观察水情天气是非常重要的,钓者必须根据水情天气的时机情况调整钓法。通常来说,造成钓法变化的无非是突然起风或停风、大雨导致涨水或水库泄洪时导致落水。这当中,当闸门快速放水时,我建议直接收竿走人。根据经验,闸门放水时,水位会迅速下降,通常一两天内
守候大鱼,出钓时间应充分,至少需要24小时。出于体力和安全的考虑,若无固定的休息硬底和充足的食物补给,最长守钓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钓者在出钓前10天就应观测近期的气候动向,在确保气温、气压、风向没有大波动的前提下,再确定钓程。民间流传着“节令变,口难看;月圆
大型水域由于水面宽阔,四周没有遮挡,经常成为天然风口,这对钓鱼来说无疑是不利的。风大浪急,浮标很难立稳,钩子在水下随暗流移动,浮标动不动就没入水中,致使钓者无法观标。更有甚者,由于水流过急,鱼线被水冲走,浮标也被带入水中。遇到上述情况,解决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
飞蝇钓中鱼,手竿较其他钓法算是最舒服的,因为手握着线,可以立马感受鱼释放出的拉力,再加上飞绳钓具有一定的柔软度,会扩大鱼的拉力,让钓鱼人能充分享受到搏鱼的乐趣。然而,在所有钓法中都会出现的现象就是脱钩跑鱼。搏鱼正在兴头上,突然线松,鱼跑,收回来发现毛钩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