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垂钓水域的水情,是夏钓特别是野钓能否取得好成果的基本条件。观水色。古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水的颜色,像洗青菜水一样是青色或者是一眼可观底、无水花、无鱼波,或是混白色的,那就说明是无鱼之塘了。
夏季,气温适宜,空气新鲜,雨水增多,水欢鱼跃,真正是垂钓的黄金时节,在该时节的野钓活动中,要想达到休闲娱乐和垂钓成绩双丰收之目的,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夏天通常风浪较大,除了风浪水,还有洪汛水和浑水。夏季钓鱼要根据不同的水情选择不同的鱼饵。1.风浪水。因为夏天比其他季节风更多、更大,从而使得钓场的水面出现了波浪起伏的水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钓者所用的钓饵就要以荤饵为主了。
一、针对鱼儿体况变钓具进人仲夏时节后,气温、水温急剧攀高,水中的各种鱼类,活动范围扩大,寻食积极,故对钓具组配玄英调整,要做到以下三点:
选钓早晚。早晨黎明时分,水生植物开始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气压升高。早晨凉爽,水温适宜,太阳初升,鱼儿兴奋,食欲旺盛,咬钩率高。等到9时后,鱼已腹饱,进入深水歇凉。待到下午5时后,太阳西斜,热度降低,水温也随之降低,鱼儿预感夜间来临,便纷纷出游寻食
夏季鱼儿难钓,尽人皆知。如果换换天气和环境,就会变成另一番影响。从而钓鱼人中流传着“夏钓风雨夏钓河”的说法,可以说这是钓鱼人的一个共识。夏钓风雨,就是说在炎热的夏季,钓者一旦遇上风天或雨天,不仅人感到凉爽舒适,而且在风雨的作风下,还给水中输送了氧气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这句垂钓谚语用在我们中原地区,可谓适宜。既诠释了鱼类喜好逐草而居、逐草繁殖、逐草隐藏的生理特征,也成为众多钓友确定钓位的基本原则。然而,中原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的池塘、水库,因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岸边水草较少,那
在我们这一带,每年的早春(立春、雨水)后半期,最迟3月初惊蛰前,封冻了一冬的大小水体的坚冰都已化开,将整个水体暴露在早春的凛冽冷风中,整个水体的水温急剧下降。这时,趋温性很强的鱼儿会逃到哪儿去呢?过去,我们认为,在早春气温仍然很低的情况下
早春季节,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惊蛰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鱼儿从深水处慢慢开始到岸边来觅食。采用糠饼打窝,长竿短线七星漂,钩挂红蚯蚓的传统钓法能取得非常好的渔获,有时候20~30厘米的水深都能钓到七八两以上的大鲫鱼。如果连续天晴气温不断的走高
鱼谚说:“钓者莫听外行哄骗,桃树开花才下竿。”这条鱼谚说明古今钓者掌握天时地利,懂得在啥时令下竿钓鱼为佳,每当3月桃花盛开时节,那时人们把纷纷细雨叫桃花雨,把河里的涨水叫桃花汛水。蛰居一冬的钓者闻到扑鼻的桃花浓香,沁人心脾。此时桃花把钓者从冬令中唤醒,他们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