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季节,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惊蛰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鱼儿从深水处慢慢开始到岸边来觅食。采用糠饼打窝,长竿短线七星漂,钩挂红蚯蚓的传统钓法能取得非常好的渔获,有时候20~30厘米的水深都能钓到七八两以上的大鲫鱼。
如果连续天晴气温不断的走高,当最高温度超过20摄氏度时,鱼儿又会逐步向水深处退去。这一现象在清明之后格外明显,这时候我们对窝点的选择就应当越来越深,如何调整钓深?2013年的春季钓鱼经历就让笔者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2013年3月25日的早上8点半,笔者到达水库打下4个窝,深度分别为120、80、50、30厘米左右,左右相隔5~6米或10米。3个小时后,在80、50、30厘米深的窝点分别钓起了1、5、2尾,而120厘米的窝点纹丝不动,看到50厘米的深的窝点起鱼较多,中午吃饭前便又找了两个50厘米深的地方下了窝,下午就在这三处轮流垂钓。而在深水处打窝的钓友,最多只有7~8斤的渔获。
好窝生怕别人抢!第二天赶早就在前天收获颇丰的三处下了窝,可只起获了15条鱼,仅5斤左右。回家的路上一直在琢磨,同样的钓法和窝点,为何前后两天相差甚远,难道是将鱼钓完了?可在深水处打窝的钓友却超过了10斤。回家后一查天气预报,今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较前日都高了3摄氏度,难道是鱼儿往深处退了。预报明天得气温还要继续走高,根据这两次的垂钓经验,如果气温升高1摄氏度的话,钓深6~7厘米,也就是2寸,那么第三天比第一天的气温将会 高5摄氏度,窝深恐怕得差约30厘米,也就是1尺左右。
第三天笔者继续出钓,并依计行事将窝子下在80~90厘米处, 特地专门下了两个50厘米深的窝点来对比,令人惊异的是结果和过程都与第一天如出一辙,只是出鱼全部来自80~90厘米的三处窝点,而且个头较前日较大,而第一天无限风光,曾起获大鲫鱼的50厘米的对照实验窝,居然没有开竿(三天收获见下表)。
不过,做这样的调整时,钓友恐怕要考虑这样一些条件,一是要大水面,1000亩以上的湖库,滩处与深水有较大的温差,二是太阳连续暴晒几天,气温快速升高超过鲫鱼最适宜的温度25摄氏度。
早春季节,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惊蛰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鱼儿从深水处慢慢开始到岸边来觅食。采用糠饼打窝,长竿短线七星漂,钩挂红蚯蚓的传统钓法能取得非常好的渔获,有时候20~30厘米的水深都能钓到七八两以上的大鲫鱼。如果连续天晴气温不断的走高
鱼谚说:“钓者莫听外行哄骗,桃树开花才下竿。”这条鱼谚说明古今钓者掌握天时地利,懂得在啥时令下竿钓鱼为佳,每当3月桃花盛开时节,那时人们把纷纷细雨叫桃花雨,把河里的涨水叫桃花汛水。蛰居一冬的钓者闻到扑鼻的桃花浓香,沁人心脾。此时桃花把钓者从冬令中唤醒,他们哼着
从立春后到惊蛰节气这一段时间的初春,他的气候特点是阴晴雨雪冷暖气流相互交替较为频繁的时候,气温偏低而呈逐渐上升之势。依笔者钓鱼经验来分析,只要掌握好出钓天气,充分应用技巧,一样可以钓到鱼,钓多余,鱼趣双丰收。一、挑选适宜的钓天时初春2月
春季是全年钓鱼的第一个黄金季节。但春天不能一概而论,也有旺淡之分,若不顺应天时地利,也不会有好的收获。要想有丰富的渔获,必须依据天气,风向,水温,水性,选准时间与钓位,渔具,鱼饵合理,施钓得法。同时,施钓中据气温,水温的变化,适时调整钓
冬去春来,钓友们最快乐的时光又回来了,大江南北大大小小的水域边钓友们的身影又多了起来。但早春气温水温偏低,早晚温差又大,鱼儿还处在半冬眠状态中,特别是遇到寒流降温天气,低于5摄氏度时鱼儿一般很少游动,也不太会进食,因此早春节气出钓一般钓获量
自然形成无人管理水坑水塘可称为野塘,这些野塘因常年不干,里面生长着不少的野生鲫鱼。每年的开春之后,很多钓友都到野塘去钓鲫鱼。笔者以早春,仲春,暮春三个不同的时段,谈一下春技钓鱼钓野塘的体会。一、钓点的选择因地形的缘故,野塘的形成有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