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钓早晚。早晨黎明时分,水生植物开始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气压升高。早晨凉爽,水温适宜,太阳初升,鱼儿兴奋,食欲旺盛,咬钩率高。等到9时后,鱼已腹饱,进入深水歇凉。待到下午5时后,太阳西斜,热度降低,水温也随之降低,鱼儿预感夜间来临,便纷纷出游寻食,表现出饥不择食之势,形成一天当中第二次摄食高峰。此时选准钓点,抛竿下钩,鱼儿咬钩快,钓效同早晨—样好。
2、选钓雨后。炎夏常有雷阵雨出现,每当雷阵雨耍来的前一二天,天气闷热、气压低,水中溶氧量稀少,鱼儿烦躁不安,无心寻食,再好的饵料,送到它的嘴边,也懒得开口。待到雷阵雨下过后,气压升高,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上层水与下层水对流,溶氧量增加,同时岸上的昆虫及其他鱼儿可食之物,被雨水冲刷流入水中,成为鱼儿的美食佳肴。水体中增添了活水,含氧量充足、水温适宜,鱼儿胃口大开,四处游弋寻食,此时格外好钓。
3、选钓微风。炎夏烈日暴晒,水表温度迅速上升,水中氧量稀少,鱼儿不适,甚至浮头。然而有风能把水表热量迅速吹散,能把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体,还能把陆地和空气中的种种可食之物吹入水中,丰富鱼儿食饵;加之风吹浪起的拍打声响,掩盖了噪音,鱼儿可以放心大胆寻食咬钩,选择下风口下钩,必有好钓获。
4、选钓阴处。炎热夏天在太阳的暴晒下,水温很高,一般都会超过鱼儿适宜水温最高限度35℃,鱼儿便会敏感地寻游到深水区域或凉爽处纳凉。此时,要找水边有大树或高大建筑物处,它们像一座大凉棚,遮挡太阳光照射,因此水温会稍低一些,就成为鱼儿避特纳凉的好去处;而且这里氧气充足、食物丰富以及树上落入的昆虫,成了鱼儿的天然食堂。
另外,水中有水草、芦苇的水域,能遮阳使水凉,也是“钓阴”的选择之地。况且水草能起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草丛中富含微生物和小鱼虾,是鱼儿的佳肴,且较安全。
5、选钓深潭。炎夏当水面的温度达到30℃以上时,鱼儿就有不舒适感,便敏感地游人深水中调节体温,栖息避暑。酷热的白昼,鱼儿大多数躲藏在深水中避暑寻食,这时在深水处下钩,也是能够钓到鱼的。
6、选钓流水。炎夏烈日高照,静水中水份蒸发、温度上升、氧量稀薄、水质稠厚,不适宜伍儿生活。然而夏天多风雨,流水多是雨水降到陆地,再流入江河湖泊,这种新水含氧量高,且挟带陆地上的草籽、昆虫等等新鲜的美味佳肴,水温也较适宜,诱使鱼儿聚集.,既享受清凉流水,又有美食佳肴可食。因此,在桥墩下、河弯处流水两侧抛竿下钩,垂钓效果之好,不言而喻。
选钓早晚。早晨黎明时分,水生植物开始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气压升高。早晨凉爽,水温适宜,太阳初升,鱼儿兴奋,食欲旺盛,咬钩率高。等到9时后,鱼已腹饱,进入深水歇凉。待到下午5时后,太阳西斜,热度降低,水温也随之降低,鱼儿预感夜间来临,便纷纷出游寻食
夏季鱼儿难钓,尽人皆知。如果换换天气和环境,就会变成另一番影响。从而钓鱼人中流传着“夏钓风雨夏钓河”的说法,可以说这是钓鱼人的一个共识。夏钓风雨,就是说在炎热的夏季,钓者一旦遇上风天或雨天,不仅人感到凉爽舒适,而且在风雨的作风下,还给水中输送了氧气
一、钓深。一般的淡水鱼,如果水温超过30℃,就无法忍耐了,鱼就会潜入深水域消夏避暑。所以,夏钓潭,潭,乃指深水域。一般情况下的精养鱼塘,水深大都在2.5~3米,青鱼、草鱼、鲢鱼等均可采用钓底。注意在一些老窑坑,水深可达7~8米,此时,还是在水深3
一、选择钓时,趋利避害:钓早晚。夏季的早晨,气温一般在20~26℃,水温在22~30℃,这是鱼儿吃食的最佳水温。天刚微亮,凉风习习,水生植物由夜间消耗氧气开始改为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气压升高。此时鱼儿食欲旺盛,纷纷游到岸边觅食,由于早晨凉爽,气温水温适宜,
一、钓草。要注意和重视在钓场的浅水区(水深约1米),生长有水草的草洞、草缝或密草旁选点垂钓。二、钓早。要注意和重视早上垂钓。其一,早上气温水温适宜,空气新鲜,环境幽静,为垂钓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其二,在自然水域中野钓,所钓的对象主要是鲫鱼,而鲫鱼的习惯一般是
第一:窝料要好,质量要佳。笔者通常把优质小米(或者谷子)洗净晾干,再将晒干的蚯蚓捣碎之后,连同小米(或者谷子)搅拌均匀装入瓶中,加入几粒酵母片(如果水质偏肥,可用复合维生素B),最后倒入高度清香型白酒,摇匀,密封一个星期,就可以打窝了。这个窝料最大的优点就是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