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鱼,北方的叫法,学名黄颡(sang,三声)鱼。也有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昂刺鱼等多种叫法。因其会发出“嘎嘎”的声音,故而得名。嘎鱼有刺,即其坚硬的鳍,所以上鱼后摘钩要格外小心。最关键的是,嘎鱼味道鲜美,且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但不知何故,很多钓友不喜钓嘎鱼,很少有将其作为目标鱼的。
我对嘎鱼来者不惧,入了秋,还经常专钓嘎鱼,炖了一锅,大补啊。关于水库钓嘎鱼的技巧,我觉得首先要先选择好钓组,由于嘎鱼是食肉类鱼,所以采用海竿串钩的多竿钓法胜于只用手竿.(渔民捕获嘎鱼和鲶鱼的方法是延绳钓,也就是一NNN长的大串钩)。
嘎鱼吃食特点是脑袋一侧就把食咬到嘴里,所以你会发现,一般钓上来的时候都是钩在嘴角边.但也要快些提竿,否则会被他咽下去,这样摘钩后会伤及肠胃,鱼马上就死翘翘的。
钓嘎鱼饵料:蚯蚓和河虾为最佳钓饵,要是鱼上的太好蚯蚓用完也可以就地取材,捞小趴虎或田螺肉挂钩,效果也不赖。
垂钓时间:当然是在晚上,一般嘎鱼都在晚上出动。一个通宵一般能等到两个上鱼高峰,第一是天快黑的时候到晚9点,第二是天凌时3、4点到早上8点,这两个时间段一定要做好准备,往往忙不过来哦~所以出钓和收竿记得赶上这两个时间,往往比整夜钓的都多。
钓点:都说石头缝里嘎鱼多,但是挂钩挂的实在无奈,所以我一般选择水库钓,效果还不错.大嘎鱼一般都爱在离岸远些的地方活动,所以钓远些个体大.
几点注意:1,钓嘎鱼的时候或许会上鲶鱼,所以一定要支好抄网.2.鱼护一定要用小网眼的,因为嘎鱼钻护的能力远比你想象的要大.3.不小心被扎到就用它身上的黏液拍打伤口,止疼效果很好.
推荐几道嘎鱼做法:嘎鱼炖茄子、油焖、红烧、切段涮锅。最后,放一张我秋天钓嘎的渔获,黄澄澄的,看着就舒坦。
嘎鱼,北方的叫法,学名黄颡(sang,三声)鱼。也有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昂刺鱼等多种叫法。因其会发出“嘎嘎”的声音,故而得名。嘎鱼有刺,即其坚硬的鳍,所以上鱼后摘钩要格外小心。最关键的是,嘎鱼味道鲜美,且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黄颡鱼有哪些生活习性黄颡鱼又称黄颊鱼、黄刺、盎公鱼、黄腊丁和黄骨鱼。常见近缘种有岔尾黄颡鱼和江黄颡鱼等。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觅食活动大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狮等。
提问:我家附近有一座小水库,我喜欢来这里夜钓黄颡鱼和鲇鱼,通常用蚯蚓作饵,海竿和手竿一齐上阵。不过,在同一个钓位,我钓到的鱼却时多时少,收获很不稳定,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回答: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黄颡、鲇鱼这两种鱼吞钩较死,因此垂钓时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
黄颡鱼形似鲶鱼,周身黄铜色,有黑色隐斑,游动时好发出“嘎吱、嘎吱”的叫声,所以有的地方叫他“嘎鱼”。黄颡鱼喜群居,栖于水体下层,傍晚和夜间喜沿岸边寻食,食性杂,但偏爱小鱼、小虾、昆虫,最爱蚯蚓。有时候面食也能钓到。
黄颡鱼俗称黄蜡丁、黄骨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不量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有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该鱼属温水性鱼类,最佳生长温度为25℃-28℃。钓技的选择。
黄颡鱼俗称黄辣丁,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各大淡水水系。黄颡鱼多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喜欢昼伏夜出。黄颡鱼成鱼体长12~14厘米,属杂食性鱼类,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黄颡鱼每年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