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形似鲶鱼,周身黄铜色,有黑色隐斑,游动时好发出“嘎吱、嘎吱”的叫声,所以有的地方叫他“嘎鱼”。黄颡鱼喜群居,栖于水体下层,傍晚和夜间喜沿岸边寻食,食性杂,但偏爱小鱼、小虾、昆虫,最爱蚯蚓。有时候面食也能钓到。
钓点应选在进、出水口,浅水有杂石的地段,以及流水回流的水域。
钓具可选中硬调手竿,4-6米长,鱼线因其个体不大,可用0.3毫米的线,钩可选长柄钩,因为其口大吸力足,常将钩吸入腹内,长柄钩摘钩较方便。
打窝可用掺有鱼粉的糟食,用双钩,钓饵一荤一素,用底钓法。其咬钩时鱼漂先上下抖动,随即黑漂;或边抖动边移动位置,这都是立即挑竿。
也可不用漂,而是将钩轻提缓放,在水中上下活动,而后凭手感起竿。
还可用海竿多钩钓法。即把3-6只中型钩挂在主线上,有坠无漂,挂蚯蚓后抛入水中,稍微将鱼线收一下绷紧,即可挂上小铃架起竿等鱼上钩了。黄颡鱼咬食猛,所以只要铃响,十拿九稳得鱼来。
此种鱼鱼鳍端尖锐刺人,拿时应小心。
黄颡鱼形似鲶鱼,周身黄铜色,有黑色隐斑,游动时好发出“嘎吱、嘎吱”的叫声,所以有的地方叫他“嘎鱼”。黄颡鱼喜群居,栖于水体下层,傍晚和夜间喜沿岸边寻食,食性杂,但偏爱小鱼、小虾、昆虫,最爱蚯蚓。有时候面食也能钓到。
黄颡鱼俗称黄蜡丁、黄骨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不量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有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该鱼属温水性鱼类,最佳生长温度为25℃-28℃。钓技的选择。
黄颡鱼俗称黄辣丁,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各大淡水水系。黄颡鱼多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喜欢昼伏夜出。黄颡鱼成鱼体长12~14厘米,属杂食性鱼类,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黄颡鱼每年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初夏来临,邀几位钓友一起,选个好钓场,抛洒金丝,独钓黄颡,别有一番风味,使人乐此不疲。一、细心观察与选位:黄颡鱼不像鲫鱼、鲤鱼那样分布广泛,它有自己喜爱的生活、觅食水域,很少大范围巡游觅食。施钓时,在一个钓点只要钓到一条,很快就会有第二条
“台钓”后钓鱼人忙碌惯了,一小时抛钩提竿上百次,即使劳而无功也乐此不疲。传统钓是懒钓,以逸代劳,打窝后不急着下钩,到附近转一转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钓位,有就做一个备窝,一圈下来15分钟过去了。然后调漂装饵,抛钩后就等着鱼咬钩了。如果鱼接连咬钩,而5次提竿有4竿不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角角鱼、黄颊鱼、昂刺、盎公鱼、黄骨鱼等。黄颡鱼头扁平,吻圆钝,上下颌均有锋利细齿,触须4对。鱼体腹圆,后部侧扁。呈黄色或黑色、褐色,体黏滑无鳞。胸鳍锐利。全国各水系均有它的踪迹,尤以长江流域产量最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人们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