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哪种鱼,当不同程度地接触到饵钩时,从浮漂的不同动静上都能反映出来,垂钓者可以从这些动静中了解到是哪种鱼咬钩、鱼的个头有多大、以及鱼儿只是碰撞钓饵作探测、还是已经咬进口中,或是已经吞咽进嘴里等情况。
在垂钓中,对于鱼儿咬钩的各种表现和动作,有一些常用的习惯术语。
鱼漂慢慢从水中升起时,称之为“托漂”。托漂一般是鲫鱼上钩的反映(也有人称托漂为“送漂”)。在托漂时,应进一步观察漂的动静:如托漂的速度较快,咬钩的鱼很可能是鲢鱼;如托漂的速度很慢,则咬钩的可能是草鱼;而鲫鱼和鲤鱼如果咬钩,则托漂的动作会显示得不快不慢。
钓鱼老手把鱼漂拖入水中的现象称为“黑漂”,或者叫做“吃漂”。出现黑漂的现象,很可能是有比较大的鱼或比较凶猛的鱼咬钩,若黑漂入水的速度很快,咬钩的鱼很可能是肉食性鱼类中很凶猛的鱼种,如黑鱼或鲶鱼等;若是鲤鱼咬钩,鱼漂进水的速度就要慢得多。
有时,在钓钩放入窝点之后,浮漂不断地出现不规则的上下抖动,这种现象,钓鱼届称之为“闹漂”。这时被称为“打搅的”或“小混子”在捣乱,即一些令人讨厌的小虾、小泥鳅在抢吃钓钩上的饵食,他们的小嘴吞不下钩,却能把钩上的钓饵很快吃得精光,使垂钓者不得不频繁补饵,叫人十分恼火。遇到这样的情况,只得换个钓点。
还有一种很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是,鱼漂出现极为缓慢的下落,过一会儿又慢慢地上升。再过一会,又出现鱼漂被移动了位置,移动3-5厘米之多,这种现象被称为“移漂”。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是河虾用大爪取走钓饵造成的。
不论哪种鱼,当不同程度地接触到饵钩时,从浮漂的不同动静上都能反映出来,垂钓者可以从这些动静中了解到是哪种鱼咬钩、鱼的个头有多大、以及鱼儿只是碰撞钓饵作探测、还是已经咬进口中,或是已经吞咽进嘴里等情况。在垂钓中,对于鱼儿咬钩的各种表现和动作,有一些常用的习惯术语
钓浅水时使用哪种浮漂悬坠钓法用于野钓是一件非常鱼有趣的事,但是,受到的制约也多,不是因为水草,就是因为水浅,有水草的问题好办,遇到水浅就比较难办了,因为悬坠钓法使用的浮漂长度在40~50厘米,而很多水域只有100厘米的深度,恐怕刚好是浮漂和子线的长度
钓“接口鱼”时使用何种浮标“接口鱼”也称“街口鱼”,指钩饵上在运动下落的过程中,就开始咬钩的鱼。钓“截口鱼”就是钓取这种咬钩行为的鱼。近年来钓“截口鱼”技术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竞技比赛中钓“截口鱼”技术是一项基本功。
悬坠钓法中的调标被不少钓友称为三大技术之一,因它需要空钩调整和垂钓中挂饵调整两次调标,所以人们围绕着迟钝、灵敏研究十几年,结论不一。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东峻渔具公司廖心阳先生在广州开办悬坠钓法培训班.他在“调4钓2"的基础上,总结的调标口诀是“调灵敏,钓灵
初学钓鱼调整浮漂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渔获的好坏很大程度是由浮漂的调整是否正确决定的。要调漂先找底,因此如何找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从如何找底及浮漂调目钓目的设定来讲解一下浮漂的调整。调漂之前粗略找底线组上面先不挂子线,在铅皮座上面加多点铅皮
浮漂漂讯的判断正确与否,决定上钩率的高低。采用台钓获取的鱼类,其摄食的动作反应在标漂的信号是有章可循的。以台钓调四目钓二目为例,在一般水域和水情、鱼情、气候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其规律如下:(1)抛钩入水后,浮漂在铅坠重力的作用下依次出现翻身、站立、下沉等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