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漂讯的判断正确与否,决定上钩率的高低。采用台钓获取的鱼类,其摄食的动作反应在标漂的信号是有章可循的。以台钓调四目钓二目为例,在一般水域和水情、鱼情、气候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其规律如下:
(1)抛钩入水后,浮漂在铅坠重力的作用下依次出现翻身、站立、下沉等标讯。但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浮标在该翻身站立的时间里,出现立起又睡下的标讯。这种情况多为中上层鱼接住了下降的钩饵,此时应立即扬竿。
(2)钩饵入水后,发现水面的浮标没有立起,而是快速地向钓点外移动。这种动作也是中上层鱼咬钩就走的迹象。出现这种现象多为鳊鱼、和草鱼等中上层鱼咬钩。所以,有这种标讯,应即时扬竿。
(3)浮标在运行中,突然短暂停顿后,间歇性地向上顶起,甚至露出标身。这种标讯多为鱼在半水抢饵。如果此类标讯出现频繁,说明鱼已上浮到一定的高度,应即时调整浮标,改底钓为浮钓,家快频率,把鱼的泳层控制在一定深度。
(4)浮标入水,匀速下沉至调目时,突然出现明显的加速动作,这是鱼接饵的信号,应立即扬竿。如果此种标讯频频出现,伴有短暂的停顿,标尖向上抬送,表明窝内的鱼已经离底,遇到这类情况,应立即调整浮标,改两饵触底为悬底状态,搓小饵或拉饵,减小钓组的重力,减缓两饵下沉的过程,钓获截口鱼。使用这种钓法时,注意浮标不可用得过大,子线也不宜太短。
(5)浮标入水,匀速下降至所设定的调目。浮标出现轻微的上下起伏的状体,一般为鱼发现钩饵试探所产生的潜流对钓组造成的变化(这也是钓者判断鱼是否已进窝的标志),更是鱼咬钩的前兆,应及时做好扬竿的准备。当浮标缓缓上升的过程中出现短促有力的下顿,就是鱼大胆咬钩的标讯,也是鱼咬钩的典型标象。
浮漂漂讯的判断正确与否,决定上钩率的高低。采用台钓获取的鱼类,其摄食的动作反应在标漂的信号是有章可循的。以台钓调四目钓二目为例,在一般水域和水情、鱼情、气候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其规律如下:(1)抛钩入水后,浮漂在铅坠重力的作用下依次出现翻身、站立、下沉等标讯。
1、浮标的种类及作用(1)腰鼓形标腰鼓形标示身如腰鼓,两头细中间粗的短身浮标。用它适合钓离底接口的底层鱼,在有涌流的水域垂钓效果不错。(2)流线形标流线形标标身自然顺畅,从标肩到标脚无明显的突起或收缩。它的优点是稳定性好,沉浮反应明显,适合搓饵钓底。
悬坠调整是台湾钓法的核心内容,也是掌握台钓的关键,要得心应手的运用台湾钓法,必须熟练的掌握悬坠调整方法。悬坠调整前先要配制好钓组,元件在主线上的配制按顺序为:两粒太空豆(用于定位)、浮标座、浮标、两粒太空豆、太空豆、铅皮座、铅皮、太空豆、连接环、双子线、钓钩。
过去我也曾用“502”胶水修补过浮漂,感到不太令人满意。它的缺点主要是干得快、补不平。用“502”胶水修补过的浮漂,手感比较粗糙,好像上面有一层沙子。无疑这会增加浮漂在水中的阻力,如用砂纸来打磨,又会损伤漆膜,这样修补浮漂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一支台钓的专用浮漂,由上往下可以分为漂脚、漂体与漂尾三个部分。漂脚浮漂漂体一下的部分称之为漂脚。即浮漂通过漂座与钓线相连的部件,具有平衡整支浮漂中心的作用。漂脚一般用比较坚硬、牢固的材质制作,分为碳脚、竹脚、钢脚、玻璃纤维脚等。
提问:如何使浮标的灵敏度达到最高?回答:最灵敏的调标方法是用细尾标带饵调标。如果水层比较浅,使用细线时,我们可将浮标拉到铅皮座附近,挂两粒饵后修剪铅皮,直至浮标露出你满意的目数,施钓时就钓该目数。浮标露出的目数也可以比该目数短0.1或0.2目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