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钓鱼调整浮漂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渔获的好坏很大程度是由浮漂的调整是否正确决定的。要调漂先找底,因此如何找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从如何找底及浮漂调目钓目的设定来讲解一下浮漂的调整。
调漂之前粗略找底
线组上面先不挂子线,在铅皮座上面加多点铅皮(铅皮要重于浮漂的浮力),装好后抛竿入水,由于铅皮太重,浮漂会全部没入水中,然后逐渐上调浮漂不断抛竿入水直至浮漂露出一目,这时最上面的太空豆位置紧挨着第二颗太空豆,完成定位,记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至本次垂钓结束前不要再去动它了。
浮漂调目的调整
浮漂下拉20~30公分,抛竿入水,此时浮漂应该是全部没入水中,逐渐剪铅皮至露出需要的目数即调目。
由于各种浮漂的漂型以及材质不一样,下面只将一下调目及钓目的设定大概原则:
7目软尾浮漂搓饵垂钓时:调4-5目钓2目
7目软尾浮漂拉饵垂钓时:调3-4目钓2目
硬细尾浮漂搓饵垂钓时:调7-9目,钓2-3目
硬细尾浮漂拉饵垂钓时:调5-7目,钓2-3目
钓目设定的高,一般钓钝;钓目设定的低,一般钓灵。
根据天气、季节、钩重、饵料比重及饵团大小针对上述调目再予以微调
垂钓之前进一步精确找底:
挂上子线,移动浮漂,调整浮漂座位置与已定位的上太空豆的位置的距离与子线的长度大致对等,下钩搓饵挂大饵团来找底(同时也是打窝),使浮漂露出水面2目,继续上拉浮漂2公分,如果浮漂显示3目以上,则代表已经过底,浮漂往下拉回2公分,此动作称为反向找底,再挂正常施钓大小的饵团抛竿入水,微调浮漂至钓目在2目左右进行试钓。
试钓调整过程
有口无鱼:钓太灵,上拉浮漂2CM(可以连续上拉5次以内),以上唇连续中鱼2次以上为找到正口。
中鱼为嘴边上或下颚,此为钓太钝,每次上拉浮漂1公分,至上唇中鱼两次以上为找到正口。
钓底无口:每次下拉浮漂15公分,找到鱼所在的水层,此已属钓离底--钓浮--钓一标深的范畴,另述之。
初学钓鱼调整浮漂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渔获的好坏很大程度是由浮漂的调整是否正确决定的。要调漂先找底,因此如何找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从如何找底及浮漂调目钓目的设定来讲解一下浮漂的调整。调漂之前粗略找底线组上面先不挂子线,在铅皮座上面加多点铅皮
浮漂漂讯的判断正确与否,决定上钩率的高低。采用台钓获取的鱼类,其摄食的动作反应在标漂的信号是有章可循的。以台钓调四目钓二目为例,在一般水域和水情、鱼情、气候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其规律如下:(1)抛钩入水后,浮漂在铅坠重力的作用下依次出现翻身、站立、下沉等标讯。
1、浮标的种类及作用(1)腰鼓形标腰鼓形标示身如腰鼓,两头细中间粗的短身浮标。用它适合钓离底接口的底层鱼,在有涌流的水域垂钓效果不错。(2)流线形标流线形标标身自然顺畅,从标肩到标脚无明显的突起或收缩。它的优点是稳定性好,沉浮反应明显,适合搓饵钓底。
悬坠调整是台湾钓法的核心内容,也是掌握台钓的关键,要得心应手的运用台湾钓法,必须熟练的掌握悬坠调整方法。悬坠调整前先要配制好钓组,元件在主线上的配制按顺序为:两粒太空豆(用于定位)、浮标座、浮标、两粒太空豆、太空豆、铅皮座、铅皮、太空豆、连接环、双子线、钓钩。
过去我也曾用“502”胶水修补过浮漂,感到不太令人满意。它的缺点主要是干得快、补不平。用“502”胶水修补过的浮漂,手感比较粗糙,好像上面有一层沙子。无疑这会增加浮漂在水中的阻力,如用砂纸来打磨,又会损伤漆膜,这样修补浮漂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一支台钓的专用浮漂,由上往下可以分为漂脚、漂体与漂尾三个部分。漂脚浮漂漂体一下的部分称之为漂脚。即浮漂通过漂座与钓线相连的部件,具有平衡整支浮漂中心的作用。漂脚一般用比较坚硬、牢固的材质制作,分为碳脚、竹脚、钢脚、玻璃纤维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