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台钓的专用浮漂,由上往下可以分为漂脚、漂体与漂尾三个部分。
漂脚
浮漂漂体一下的部分称之为漂脚。即浮漂通过漂座与钓线相连的部件,具有平衡整支浮漂中心的作用。漂脚一般用比较坚硬、牢固的材质制作,分为碳脚、竹脚、钢脚、玻璃纤维脚等。其中钢脚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漂脚,玻璃纤维漂脚是早期产品。由于玻璃纤维漂脚的相对密度较小,质地较软,如今已经很少见了。漂脚材质、粗细、长短等对浮漂灵敏性、稳定性、入水翻身的速度有较大影响。
漂体
漂体是浮漂的主体部分,是产生浮力的主要部位。一支浮漂的浮力大小,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由漂体的体积来决定。漂体通常用浮力较大的巴尔沙木、孔雀羽、芦苇等材料制作。市场上还有塑胶浮漂,由于塑胶漂的灵敏度太低,在台钓中已基本无人使用。
漂体的形状不同,在水中阻力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对鱼讯的反应也因之有所不同。漂体中有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部位,即漂肩。所谓漂肩,是指从漂尾连接漂体的结合部至漂体最宽部之间的这一段部位,即漂肩。漂肩的形态对浮漂的性能特点有极大的影响。根据垂钓的不同要求,漂体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如梭形、橄榄型、水滴型等,在垂钓时要针对不同的鱼情、水情和垂钓中的战术策略,选用相应漂体形状的浮漂。
漂尾
漂尾又称漂尖、示漂、漂苗、漂信等,也就是浮漂上部那截细细的、画有红色、黄色及黑色、绿色等宽窄不同色环的部分。漂尾是浮漂直接反应漂讯的部位。垂钓时,钓鱼人要通过对漂尾的变化来判断鱼是否吃钩、钩上是否有饵、窝点内是否有鱼。漂尾的每一个色环即为漂目,一格即为一目。黑色的细环带是起划分漂目的作用的。调漂时设定调目及钓目的时候,同样不能忽视这个小小的区域。
漂尾常用的材质有实心尼龙棒、玻璃纤维树脂棒和碳素棒等材料的硬度较好,便于研磨,可使得漂尾更细和更长些;而空心塑料管则缺乏上述的特点,制作出的空心漂尾较短、稍粗些。因此,硬漂尾的漂尾一般长、较细,而软漂尾的 漂尾一般略粗、较短。
一支台钓的专用浮漂,由上往下可以分为漂脚、漂体与漂尾三个部分。漂脚浮漂漂体一下的部分称之为漂脚。即浮漂通过漂座与钓线相连的部件,具有平衡整支浮漂中心的作用。漂脚一般用比较坚硬、牢固的材质制作,分为碳脚、竹脚、钢脚、玻璃纤维脚等。
提问:如何使浮标的灵敏度达到最高?回答:最灵敏的调标方法是用细尾标带饵调标。如果水层比较浅,使用细线时,我们可将浮标拉到铅皮座附近,挂两粒饵后修剪铅皮,直至浮标露出你满意的目数,施钓时就钓该目数。浮标露出的目数也可以比该目数短0.1或0.2目左右
做足了前期的调研,只要稍作一下检查,就可以做出最后的购买决策了。漂尾检查漂尾是我们观察鱼讯的参照物,它的清晰、可视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对水下鱼讯的判断。漂尾的可视性最为重要,一定要保证能看清楚,还要注意漂尾的色目环是否清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
台钓讲究针对性用漂,浮漂的配备自然是多多益善。虽然一支浮漂的价格不算太高,但浮漂要求的配备数量多,稍不注意,浮漂的投资总额可能要比钓竿还要高。因此,浮漂的配备要有计划着买,要遵循“按需购买、逐步增加”的原则。垂钓需求要合理配备好的浮漂,首先要了解垂钓需求。
浮漂的反应灵敏度对提高垂钓效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求选好漂的同时更要调好漂。每支立式浮漂的漂尾,都有一格一格的颜色符,用中间的黑色小色带隔开,每一格就是一目,不管什么颜色,通常都是由浮漂最顶端开始往下数,有多少格就是多少目。
市面上浮漂种类非常多,而且形式各异,做工也非常精良。这些漂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鱼类、鱼情的不同,所用漂子也是不相同的。但因为在销售的柜台或产品广告中,并没有说明他们各自的用途,所以钓鱼者也都是通过观其形、色或分大小来进行购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