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钓过程中,在其他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如果鱼长时间不咬钩,这时就要考虑所用的钓饵是不是出了毛病。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鱼”,鱼虽有吃某些饵的食性,但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是不会放心去吞食的。而鱼平时吃惯了的“家常便饭”正是鱼儿所喜爱的饵料,也是钓鱼的佳饵。
另一种情况鱼不咬钩是因钓饵、诱饵受污染。鱼对异味较敏感,再好的饵料只要变味,它就不吃。饵料的污染源很多,常见的有:一是盛装器皿不干净,或将饵料与有异味的东西混装在一个器皿中所致;二是吸烟钓者的手有尼古丁怪味,装饵时传给了饵料;三是摘钩的手沾染了引起鱼惊恐的溶液,装饵时也使饵料受到污染。脱钩跑鱼的钓位也有引起鱼惊恐的物质存在,3~4小时内在此难以钓到同类鱼。钓者应根据不同污染源采取不同对策。
针对鱼不上钩的情况,应及时调整用饵。
一是及时换饵;诱饵的色、香、味不应超过钓饵,以免降低钓饵的诱惑力。如果使用的钓饵与诱饵相同,应把诱饵搞得比较细碎或掺上适量泥沙再投放。另外,在投撒诱饵时应当注意,不要撒的过于分散,量也不宜过大,以免鱼的注意力集中到诱饵上,是钓钩上挂的那点饵变得毫无吸引力。因此,在垂钓之前,一定要多准备几种饵,可以在鱼不上钩时,每一种都试一下,以每20分钟换一次,从中寻找出最佳饵料。另外,要改善钓饵的质量,将钓饵做的更香甜、更符合鱼的胃口,就能激起鱼的食欲。改面食为活饵,用新鲜饵料引鱼上钩。手竿钓饵,每隔5分钟左右换一次,试用半个小时;海竿炸弹饵,每种可试用一个小时,20分钟换一次。除此以外,还要检查炸弹饵是否太黏,不易散开,影响鱼儿吞钩。
二是科学用饵:用饵须投其所好,如草鱼,用芦苇心、青草去引逗,它拖了就走;有的还须配制特殊饵料,比如鲢鱼、鳙鱼,他们喜酸食还带点甜的雾化饵,用面食或其他钓饵,常会落空。
钓上鱼后跑鱼往往是以下原因引起的:一是钓饵没挂在钩尖上,鱼咬钩时钩尖没有入口;二是饵太大、钩太小,鱼只能咬住钓饵的一部分,并没有咬住钩;三是饵太长,鱼咬住的是钩外部分或只将部分钓饵吸入;四是饵太厚实,钩尖没有外露,无法刺入鱼嘴。
在垂钓过程中,在其他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如果鱼长时间不咬钩,这时就要考虑所用的钓饵是不是出了毛病。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鱼”,鱼虽有吃某些饵的食性,但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是不会放心去吞食的。而鱼平时吃惯了的“家常便饭”正是鱼儿所喜爱的饵料,也是钓鱼的佳饵。
药米诱饵药米也是鲫鱼、草鱼、鲤鱼喜爱吃的诱饵。制作方法:将领草、排草、香松、小茴香、滑石、大黄研碎后加入白酒密封于玻璃瓶中,浸泡两个月即可开启。也可用松香、丁香、广香、小茴香、桂皮、八角、滑石研碎后加入白酒密封与小玻璃瓶中,浸泡两个月即可使用。垂钓前取以上任意
鲤鱼爱甜食,鲢鳙喜酸臭。塘鱼爱面食,野鱼认蚯蚓。水面大鱼稀少,味浓色艳是一招。鱼类口味也有变,因时因地多试验。鲫喜奶香,鲤喜香腥,鲢喜酸香。酸中带臭,好诱胖头。诱饵香、色、散,不怕鱼不来。诱饵黄、红、白,招鱼效果好。饵料对了口,鱼群跟着走。聚在窝里,钓在饵上。
诱饵撒得适宜才能较好发挥诱鱼作用,撒的不好有时候会适得其反。1、定点。要做到定点并非难事,只要看准前面的目标,以手握鱼竿处为基点,将诱饵用“打窝器”钓在鱼钩上垂直下水,就可以达到定点目的了。河对岸的电线杆、小树、石块、数根、一丛野草等等均可作为定点的目标物。
一、不同环境和不同对象鱼的诱饵选择诱饵的使用不是随意的,还是必须和垂钓环境与垂钓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诱饵的聚鱼作用。一般来说,做到使用的诱饵和环境要相互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控制诱饵味与水体的差距不能太大,就是水体越肥,诱饵的气味就要越浓
诱窝为的就是将分散的鱼聚集在钓点的腹地。掉什么鱼就用什么诱饵,而且要讲究方法。常做诱窝的方法有:直接送入法:出钓之前先将窝料配制好,林场使用时加水调和捏成大枣甚至乒乓球大小,包在鱼钩上,以不散开为基本要求,然后像正常钓鱼一样用钓竿送到窝点,缓慢放入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