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环境和不同对象鱼的诱饵选择
诱饵的使用不是随意的,还是必须和垂钓环境与垂钓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诱饵的聚鱼作用。
一般来说,做到使用的诱饵和环境要相互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控制诱饵味与水体的差距不能太大,就是水体越肥,诱饵的气味就要越浓;水体越瘦,诱饵的气味就越要清淡。诱饵的气味类型越符合自然的状况越好。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口味,因此主钓对象鱼不同,则诱饵也要有所差异。
主钓鲫鲤鳊等常见中小型杂食性鱼类,使用香腥气味的诱饵效果较好,一般谷物类的自然香气也都有很好诱聚效果;而草鱼除了谷物类的自然香气和青草香气以外,还喜欢谷物发酵产生的自然酸气;鳙鲢则喜欢比较浓烈的酸臭味,但甜香气对鲢鱼也会有很大的诱惑力。一句话,诱饵只有能够“投其所好”,才能发挥其诱鱼的最佳效果。
二、诱饵和钓饵的搭配原则
诱饵的搭配原则:
香型的搭配:一般使用的诱饵,同一个钓窝,只突出一种香型,最多使用两种互相比较和谐的香型,常规搭配类型的香甜、香腥、酒香加谷物香、酸臭。
形态的搭配:一般的诱饵(除了动物内脏、田螺、大蚯蚓)都要有粉末和颗粒共同构成,有的甚至需要使用块状诱饵(如糠饼、大豆饼、棉籽饼)与细小颗粒搭配,当然也有单一使用酒米诱钓鲫鱼的情形,但多数情况下,都要包含主诱颗粒、粘合剂和香料添加剂(曲酒也属于香料添加剂的一种)。
钓饵的搭配原则:
钓饵搭配时,需要针对主钓的对象鱼确定定位型,主要诱鱼气味以一到两种为宜,配材总量一般不应该超过5种以上。
一、不同环境和不同对象鱼的诱饵选择诱饵的使用不是随意的,还是必须和垂钓环境与垂钓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诱饵的聚鱼作用。一般来说,做到使用的诱饵和环境要相互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控制诱饵味与水体的差距不能太大,就是水体越肥,诱饵的气味就要越浓
诱窝为的就是将分散的鱼聚集在钓点的腹地。掉什么鱼就用什么诱饵,而且要讲究方法。常做诱窝的方法有:直接送入法:出钓之前先将窝料配制好,林场使用时加水调和捏成大枣甚至乒乓球大小,包在鱼钩上,以不散开为基本要求,然后像正常钓鱼一样用钓竿送到窝点,缓慢放入水底
窝子的类型较多,根据所打成的窝子特点,可分为实窝、虚窝、虚实结合窝三种类型。根据打窝的方式,打窝又有活动窝和固定窝之别。此外,包食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均可以看成是提高打窝精度的打窝方法。
制作发酵诱饵的主料可以使高粱、青稞、小麦、碎玉米,可任选一种,不限数量。配料是大曲,即酿造白酒的大曲,一般在白酒厂能够买到,用量比例可以按照制曲单位的使用说明,稍多点或稍少点均可,但不能用小曲代替。因为小曲的曲香味不如大曲,配制出来的饵料自然也是有差别的。
自古以来甘薯便是最好的饵料,一般用于钓取鲫鱼、鲤鱼、草鱼等鱼类。煮熟的甘薯不但色相,而且味浓,最适合鱼的口味。首先来看看甘薯的选择。甘薯亦称红薯、白薯、地瓜等。甘薯皮呈浅黄色、心是淡黄色的称红心薯,还有黄皮白心薯、红皮白心薯等。
近年来,钓者对药酒米的使用也较为普遍。以前使用的是曲酒泡米,后来发现用某些中药浸酒,再用药酒泡米,效果会更好。因此,药酒米成了垂钓时不可缺少的诱饵之一。配制药酒。很多中药都可以用来浸酒。药酒对鱼类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不但能做钓饵,还能做诱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