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秋:是指农历节气立秋至处暑时段。这个时段由于未过“三伏”,暑气依然炎热。因此我们出钓,除了阴雨天外,要继续沿用夏钓的方法,
二、仲秋:是指农历节气白露至秋分时段。这个时段,秋高气爽,气候宜人,钓友不会因白天炎热而烦躁,也不会因酷热中暑而发愁,更不用担心鱼儿避入深潭不思食,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全天垂钓。此时垂钓,除可继续使用夏钓的各种饵料外,也可更多地采用具有秋钓特色的蚱蜢、油葫芦及各种青虫和其他昆虫,用它们钓草鱼、鲇鱼、黑鱼和黄颡等,都会获得满意效果,有时鲤鱼也对这些活饵感兴趣,不时咬钩。钓法上应以钓边为主。如在深水处钓鲢鳙草鱼,应离底钓浮。钓鲤、鲫、鲇、黑鱼,则应钓边钓底。
三、深秋:是指农历节气的寒露至霜降时段。这个时段,气温继续下降,深水处太阳晒不透,鱼儿不愿久留。深秋时节秋风多,岸上的草籽儿、昆虫等会大量被风吹落水中近岸处,成为鱼儿丰盛的美食。一般河流、湖泊以及池塘岸边的水位较浅,太阳升起后,经阳光照射,升温快,水温高,鱼儿为了避寒取暖,纷纷从深水处出动,游向水温适中的浅水岸边寻食。钓友最好使用手竿和短海竿,不要顾忌近岸浅水无鱼。但岸边钓点水浅,要注意隐蔽和保持安静,以免惊鱼。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一场秋雨一场寒”,常有冷空气南侵,气温会骤然下降,寒流过后,表层水温低于深水水温,鱼会感地游到深水区避寒。但一天之中应避开早晚钓中午,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为最好。进入深秋,鱼类为了增加身体的脂肪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它们生理上对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需求增加。所以在饵料选择上,我们要迎合鱼类的口味变化,多使用荤腥饵料。使用天然饵料时,要多用蚯蚓、红虫、蛆虫等。用商品饵料时,应在素饵里掺人一定量的虾粉或鱼骨粉,提高饵料的热量成分,以迎合鱼类的口味变化。随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秋季虽同经三秋,但南北温差较大。然而不论各地气候如何,秋季毕竟表现是由热向冷转变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垂钓技巧运用上既有不同之处,也有共同之点,笔者所述只供钓友参考。
一、初秋:是指农历节气立秋至处暑时段。这个时段由于未过三伏,暑气依然炎热。因此我们出钓,除了阴雨天外,要继续沿用夏钓的方法,二、仲秋:是指农历节气白露至秋分时段。这个时段,秋高气爽,气候宜人,钓友不会因白天炎热而烦躁,也不会因酷热中暑而发
一、季节:秋季(8月7日至11月6日)分初秋(8月7日至9月6日);仲秋(9月7日至10月6日),晚秋(10月7日至11月6日)。1.初秋。初秋尚未出“三伏”,除早、晚之外,仍是酷暑的延续,闷热天气,气温居高不下,鱼儿潜入深水或树阴下避暑,无心游弋、觅食。小阴
渔谚:“春钓浅,秋钓深。”在这句广泛流传的渔谚召唤下.广大钓鱼爱好者,特别是还没有实践经验的初学钓鱼人,从立秋开始,便由浅钓改为深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和错觉。事实证明,秋天的气温、水温仍然不低,并有“秋老虎”的称谓。所谓“秋老虎”,顾名思义,不言而喻,即酷
一、季节:秋季(8月7日至11月6日)分初秋(8月7日至9月6日);仲秋(9月7日至10月6日),晚秋(10月7日至11月6日)。1.初秋。初秋尚未出三伏,除早、晚之外,仍是酷暑的延续,闷热天气,气温居高不下,鱼儿潜入深水或树阴下避暑,无心游弋、觅食。小阴雨天,全天可
一、鱼草有缘秋季,水草在光合作用下,使得水中氧气充足、食物丰盛,给鱼儿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有水草的地方可以降低强烈的阳光照射,符合鱼类避强光、趋弱光的习性;加之秋季水草已经不像夏季那样浓密,即使鱼藏身其间,也不会感觉缺氧。从秋钓的实际情
晚秋以至,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气温明显下降,天气逐渐变冷,鱼儿也由仲秋时的靠边觅食,而逐步转向深水区游动聚拢,觅食已不太积极,有的鱼类甚至停止摄食,唯有鲫鱼是较耐寒的鱼类,仍然会觅饵摄食,只是表现为食饵动作轻微,活动范围局限在深水区,但只要方法得当,仍是可以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