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饵的配制和使用时钓鱼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使用鱼饵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关系到钓鱼效果,如何使用鱼饵呢?正确的配制,使用方法来自于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思想对头了,才会配制好的,对路的鱼饵。
(一)不要颠倒了“中心”:在钓鱼活动中,许多钓友认为,人比鱼的智慧高很多,想怎么钓就怎么钓,想钓什么鱼就钓什么鱼,想用什么饵就用什么饵。如果坚持这样的认识,你可能钓不到鱼。在钓鱼活动中,要以鱼为中心,人跟着鱼走,围着鱼转,鱼在那里,就在那里投放饵料,鱼喜欢吃什么饵就配制使用什么饵,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
(二)“秘方”问题:许多钓友钓鱼总想走捷径,从钓鱼高手那里讨教几个秘方,认为有了秘方就可以稳操胜券了。笔者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方是绝对没有的,所谓的秘方只是在某种情况下(水情,水温,鱼情)钓鱼效果突出一些,并非在任何时候都百发百中。因为鱼的索饵兴趣(食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生长环境)因素,尤其是在人工饲养的池塘,塘主长期使用一种饲料喂鱼,这里的鱼对这种饲料(如颗粒饲料)产生依赖性,钓鱼时用该塘主的饲料做钓饵,效果自然好,否则,即使用麝香制饵的,用高质量的商品饵也未必能钓到鱼,有些钓鱼高手在某一时段,在某些水域能钓到鱼,其关键因素之一是配制的鱼饵适合当时,当地的鱼的口味,常常有这种情况,钓友在某个钓窝连连起鱼,可你在他的钓窝垂钓时却钓不到鱼,什么原因呢?多是你的钓饵不对鱼的口味。
因此说,不要把精力花在寻找秘方上,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既要练内功,也要练外功,内功就是学习掌握鱼类学,气象学,水文学的一些常识,内功就是多实践,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长此下去钓技一定会提高。
(三)不可忽视鱼的癖食性:鱼的癖食性与其生活的环境,食物的来源等有很大的关系,如鱼塘主在塘中设有草栏(用3~4根竹竿绑成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的竹框),经常往草栏中投放青草或菜叶,嫩树叶,鱼就会聚集到草栏中等待主人的恩赐,若水边有大树,树上经常落有鸟,鸟的粪便落入水中,鱼吃惯了鸟粪,也会经常光顾树下的水域。鱼塘主经常用菜籽饼末喂鱼,鱼对饼末情有独钟,长此下去,鱼就形成了对某种饵料的癖食性。在施钓的初期阶段,一定要观察水边长有什么果树,周边是否有打谷场,菜园,若水边有打谷场,风会把稻谷,稻叶吹到水中,用稻谷做诱饵,一定会诱来鱼。
鱼饵的配制和使用时钓鱼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使用鱼饵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关系到钓鱼效果,如何使用鱼饵呢?正确的配制,使用方法来自于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思想对头了,才会配制好的,对路的鱼饵。(一)不要颠倒了“中心”:在钓鱼活动中,许多钓友认为,人比鱼的智慧高很多,
小鱼的干扰“闹小鱼”是钓者最为头痛的事,也是最破坏心情,常常闹得你钓不到正经鱼。应对小鱼干扰的两种方法:一是引开战术,用一些不易落底的饵料,如玉米面,白面粉,糟食,麸皮之类,向距离窝子远一些的地方抛撒出去,使其顺水顺风漂动,把小杂鱼群引开。等他们到中上层水面抢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尤其是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春夏秋冬更为明显。由于季节的不同,气温,水温,风向,风力,阳光照射时间均不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鱼的活动量,栖息地,食欲和对食物的选择,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钓鱼选用的诱饵和钓饵均不同。
在钓鱼界,提到拉丝粉,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也都知道是做拉饵的种植物性蛋白质。但对它的分类和作用,恐怕了解的人就不多了。在这里略作探讨,也许对你的钓鱼能起到一定的帮助。拉丝粉的学名叫谷元粉(俗称面筋粉),它是用上好的白面用水洗完后,再用高速运转设备瞬间脱水、烘干、
一、荤饵太臃肿阻塞在钩弯荤饵在钩上显得臃肿,是钓者在选用无脊椎软体动物或禽兽内脏等肉食性钓饵时,其饵体过大所致。如天蚕、地蚕(地蚕子)、菜青虫,用来钓鲫鱼的土蚯蚓和钓鲇鱼、黑鱼的小鱼、泥鳅、小青蛙等整体活用时穿法不当,往往都存在这种现象。当然,一般情况也无大碍
很多商品饵在外包装袋上都标注了饵水比为1:1,那么我们在开饵时是否一定要遵循这个比例呢?不尽然!假设你要调配一份拉得很小的拉饵,如果按照1:1的比例可能达不到要求,这时若是减少加水量(如1:0.9),开出的饵感觉是硬些,但拉出的饵却很小,而且不影响钓效。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