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的干扰“闹小鱼”是钓者最为头痛的事,也是最破坏心情,常常闹得你钓不到正经鱼。应对小鱼干扰的两种方法:
一是引开战术,用一些不易落底的饵料,如玉米面,白面粉,糟食,麸皮之类,向距离窝子远一些的地方抛撒出去,使其顺水顺风漂动,把小杂鱼群引开。等他们到中上层水面抢食,鱼窝就清净了。在一种办法就是换食。遇到闹小鱼的地方,宜少用蚯蚓为饵,纯面食饵也招小鱼。可换玉米粒,薯类饵料,还可用饭粒垂钓。虽说小杂鱼不是绝对不吃此饵,但干扰程度要小的多。不然就用大饵,硬饵,使他们吞不进,啃不下。
此外还有游走钓法,不等钓窝招来小鱼,又换地方了,且一般不要撒窝。另外还有一恶招,也算以恶制恶:用小钩将小鱼钓上几条,然后折磨致死或半死,再投放原钓点。鱼类大都具有恐怖意识,当他们看到同伴的惨相以及飞散的鳞片血腥,便会惊慌逃窜,直至无影无踪。这一招对野生小杂鱼尤其奏效,有人专门研究出一种钓饵叫小鱼逃光光。听说用此饵可不闹小鱼,因没用过,不能妄加评说。
害鱼的干扰
这是在湖塘水草丛生处,有时会碰到的干扰,一般在垂钓之初,还能钓到鱼,但突然之间不上鱼了,既未跑鱼也不是饵料不对口。这时偶可能是水底出现了敌害,如黑鱼,鲶鱼等。它们在鱼窝既吃不下鱼,但又总在伺机出击,这就会使鱼群远遁逃离,这时可采取驱赶害鱼的措施,如用钓钩在可疑之处,反复下钩并快速提拉,害鱼出鱼自卫本能,会逃离现场,等安静下来,其他鱼类又会慢慢游来,再则索性以小鱼小虾为饵,将害鱼钓上来。
人为声响的干扰
岸边人来人王,高声谈话或机动车声响,以及洗衣,淘菜,打水等都会影响鱼类觅食。一般音响在水中的传递比在空气中要快四五倍,这时当然聚不起鱼,所以都应避免。如果小孩大脑,围观者多,上一条鱼众人咋咋呼呼,应该进行劝告。如果是不能避免的因素,如洗衣,淘菜等,可暂时避开。一般农家中午晚间多不会在洗衣淘菜,待平静之后还可继续垂钓,有时这类地方还正是好钓位。至于汽船之类的噪声和掀起的水浪干扰,要加以分析。如是经常性的,对鱼的聚散不会影响太大。因为鱼类已经习惯了。只要不造成惊吓也能钓到鱼。如果是间断猝发性的,就要引起重视,最好另择佳处。
水草的干扰
俗话说,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但是水草过多过密,也不便下钩。这时应当怎么办?如果钓草边能奏效当然是好办法,但有时水底水草浓密造成障碍,就可以人工除草。一般常用一只铁制锚钩,用尼龙绳系好下沉到做窝位置,反复打捞做成一个鱼窝。然后撒饵诱鱼,用长竿短线方法垂钓。这样就变不利为有利了,往往收获甚丰。但是钓草区一般只宜用单钩,钩多了难免东攀西挂,上鱼也易跑鱼。
小鱼的干扰“闹小鱼”是钓者最为头痛的事,也是最破坏心情,常常闹得你钓不到正经鱼。应对小鱼干扰的两种方法:一是引开战术,用一些不易落底的饵料,如玉米面,白面粉,糟食,麸皮之类,向距离窝子远一些的地方抛撒出去,使其顺水顺风漂动,把小杂鱼群引开。等他们到中上层水面抢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尤其是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春夏秋冬更为明显。由于季节的不同,气温,水温,风向,风力,阳光照射时间均不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鱼的活动量,栖息地,食欲和对食物的选择,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钓鱼选用的诱饵和钓饵均不同。
在钓鱼界,提到拉丝粉,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也都知道是做拉饵的种植物性蛋白质。但对它的分类和作用,恐怕了解的人就不多了。在这里略作探讨,也许对你的钓鱼能起到一定的帮助。拉丝粉的学名叫谷元粉(俗称面筋粉),它是用上好的白面用水洗完后,再用高速运转设备瞬间脱水、烘干、
一、荤饵太臃肿阻塞在钩弯荤饵在钩上显得臃肿,是钓者在选用无脊椎软体动物或禽兽内脏等肉食性钓饵时,其饵体过大所致。如天蚕、地蚕(地蚕子)、菜青虫,用来钓鲫鱼的土蚯蚓和钓鲇鱼、黑鱼的小鱼、泥鳅、小青蛙等整体活用时穿法不当,往往都存在这种现象。当然,一般情况也无大碍
很多商品饵在外包装袋上都标注了饵水比为1:1,那么我们在开饵时是否一定要遵循这个比例呢?不尽然!假设你要调配一份拉得很小的拉饵,如果按照1:1的比例可能达不到要求,这时若是减少加水量(如1:0.9),开出的饵感觉是硬些,但拉出的饵却很小,而且不影响钓效。反过来
水色深味宜淡“水至清则无鱼”和“浑水摸鱼”,前者是说鱼借水色隐蔽活动,水色澄清一眼能看到底是钓不到鱼的;后者是说,鱼有视觉,浑水模糊了鱼的视线,适合摸鱼而不适合钓鱼。钓鱼看水色,既不能太清也不能过浑。水至清则无鱼,必须垂钓透明度以下并有一定深度,但浑如泥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