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钓鲫鱼讲究的是速度。很多钓手1分钟抛钩提竿8~10次,可是中鱼率不高,在竞争激烈的竞技钓中,如何才能减少空竿?因为每一竿能否中鱼都会决定胜负。
减少空竿要从找准鱼层入手。同样是空竿,有的是做窝引鱼,包括鱼少了补窝,鱼离底了调整钓棚都要先诱鱼,把分散的鱼聚引过来。此时浮标将近到位,甚至没到位就提竿了,当然是空竿,可是鱼引到位了,空竿就少了。二是钓的过程中发现鱼的泳层变了,只有钩沉到某个位置才有口。早了鱼口不稳,浮标上窜下跳,其实是鱼蹭线:晚了,钩沉到底又没有口了。迷惑于上窜下跳的穿层鱼和吸不进口的伤嘴鱼,空竿就多了。三是钓底、钓离底、打浮都有口,却不知道钓那个泳层好,如果找准鱼的主要泳层,空竿就少了。钓快鱼都是先找底,寻接口,然后再从接口规律中发现泳层的高低和厚薄,一旦确定了就钓定层。过去河南钓手用25-30厘米对折的子线,由于子线短,容易被上层和底层鱼接受,然而却忽略了中层鱼。现在是60厘米对折,虽然对探寻鱼层有利,可是摆幅大了会迟缓信号。师父告诉我:子线的长短要同钓法和钓位配合,钓全泳层当然是子线长一点好,可是岸低,抬臂抛钩就吃力了。另外子线长了信号出得迟,还容易缠绕在一起,适当短一点,45-50厘米对折,用上推铅皮座的办法让母线参与线组运动,同样可以起到增大摆幅的作用。现在,不管钓底、打浮还是钓全泳层,我都是子线45厘米对折。它的好处是:摆幅不大不小,下沉不快不慢,不管钓饵溶散得快还是慢,以钓全泳层为基础,兼具找鱼层和有打浮、钓底的灵活性。
竞技钓鲫鱼讲究的是速度。很多钓手1分钟抛钩提竿8~10次,可是中鱼率不高,在竞争激烈的竞技钓中,如何才能减少空竿?因为每一竿能否中鱼都会决定胜负。减少空竿要从找准鱼层入手。同样是空竿,有的是做窝引鱼,包括鱼少了补窝,鱼离底了调整钓棚都要先诱
和酷热的夏季相比,秋季的鱼确实比较好钓。这是广大钓友在长期的垂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无需置疑的。经过炎热难耐的夏季,鱼儿备受“煎熬”,一旦到了天凉气爽的秋季,气温和水温下降,鲫鱼们感到非常舒适,加上为了储存营养准备过冬,鲫鱼的活动量、活动范围增大,食欲旺盛
一、选择适宜的出钓时间:1.选阴天。特别是连续几天阴而不晴天。2.选雾天。农谚日:“十雾九晴。”雾天水面的空气格外清新,水中溶氧量增加,鱼儿活跃,容易诱聚,肯咬钩。当雾散天晴时,也会暖而不热,气温和水温也很适宜鱼的生存,也会好钓。3.选择雨天。仲秋多是绵绵细雨
1.雾化诱鱼,破解鱼的泳层奥秘。商品饵打窝比较隐蔽,以搓大饵抛钩,沉底抖散代替手撒饵,以后则以钓饵溶散,提竿脱落而有边诱边钓。然而钓鱼人很快发现,拉饵松散,持钩时间短,加快抛钩频率,6~9秒钟抛一次钩,一分钟抛钩10次,同样是边诱边钓。本来钓鲫鱼都是搓饵钓底,
众所周知,鲫鱼好钓,并且适应环境能力强,在一般情况下,漂讯是点动一两下,即上升或下沉,非常好掌握。然而,在气压较低的时候,鲫鱼虽然耐低氧能力强,但鱼口就不好掌握了,正常的浮漂信息提竿就是不中鱼,尤其是在立秋前后的当伏天,多数天气气压低,空
笔者90年代初接受搓饵,99年玩起了拉饵术。那时无论走到哪儿(水库还是河流),拉饵半天钓鲫鱼3~4斤是小菜一碟,还时常有鲤、草入护。近几年来,水环境污染严重,加之电鱼、毒鱼、网鱼,水库、河流鲫鱼锐减,到处都是白鲦、马口鱼唱主角。“空军”或只钓中几尾鱼是常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