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钓鲫鱼要“走”:鲫鱼的习性好动,活动范围大,经常结伙出游觅食。如果天气下雨河水上涨,水里的微生物增多,它们就游到哪儿吃到哪儿,一旦食物匮乏,它们又成群结队地游走他乡,去找新的安乐之所。鉴于鲫鱼飘忽不定的习性,施钓时也没有固定模式,于是,钓友们在垂钓过程中就抓住了这样的规律:少用饵料多撒窝,摸清鱼情辨水色;钓位深浅看气候,水下环境要掌握;沟坎坡台要记清,躲开急流与漩涡;暗草边缘易垂钓,回水之处有收获。选钓位不能盲目,一定要做好标记;在活水中喂窝要算好提前量,不能马虎,头脑中始终要有这样的概念:勤观察,多思考,试钓位置选择好;水位深浅要适中,绕开青苔和杂草;水流速度要测准,喂窝地点要记牢;如果钓位起“鱼星”,轮竿垂钓有收效。当鱼儿咬钩时要抖竿轻提,把鱼儿迅速地引到窝外,以免惊鱼炸窝。当你喂窝后迟迟无鱼光顾,就要立即开辟第二钓场,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尽量弥补在第一钓场的损失,这就是钓鲫鱼要“走”的关键。
二、钓鲤鱼要“守”:鲤鱼的习性好静,喜欢在清静的深水中生活,活动范围较小且有规律,经常是深居简出。当然,鲤鱼也有张扬的一面,只要一高兴就跃出水面来炫耀自己,这一举动无意中把行踪暴露给钓鱼人。长此以往,人们就摸出了它的活动规律,把注意力集中到这样一些地段:河道弯弯水草鲜,堤岸附近有深潭;流量平稳有回水,河床少泥多沙滩;水中礁石似屏障,熔岩洞穴能御寒:岸高水深风浪小,鲤鱼在此有家园。根据鲤鱼的进食喜好,人们有选择地把玉米、田螺、蚯蚓等饵料进行定点投放,并以极大的耐心等待鲤鱼就范。鲤鱼的警惕性很高,一有响动就躲在水草深处不动了,一段时间过后它才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慢慢地恢复正常活动;如果发现它的住所被破坏,它就弃窝而走,所以说钓鲤鱼的最大耐心就是“守”。在“守”的过程中,既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搅动水面;既不能破坏它的生存环境,也不能在岸边走动,这些都会引起鲤鱼的怀疑,只有在静中守候才是上策。凡是“守”来的鲤鱼,个头都比较大。如果你耐不住性子,往往是要“守”空的。
三、垂钓要杀“回马枪:当你选择的钓位因气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鱼儿一时没有光顾,即便你选择了新的钓位,对原来的钓位也不能弃而不顾,随着气温的变化,鱼儿还会到此一游的,你要不失时机地杀“回马枪”,往往收获会很大。我的钓友经常用杀“回马枪”的办法,凡是做过的窝点一般都不放过,这里钓钓,那里钓钓,这里钓一条,那里钓一条,凑到一起比别的钓友钓得都多。但要注意,垂钓战线不要拉得过长,只要你选好垂钓地段,就不要大举迁徙,只要你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在你喂过的几个钓点上下功夫,收获定会可观。有钓友这样概括“回马枪”的好处:垂钓要杀“回马枪”,迂回战术最妥当;此时无鱼钓彼时,光水无鱼钓草旁;钓位深浅靠记忆,回流稳水好钓场;所有窝点全光顾,笑满江河鱼满筐。
一、钓鲫鱼要“走”:鲫鱼的习性好动,活动范围大,经常结伙出游觅食。如果天气下雨河水上涨,水里的微生物增多,它们就游到哪儿吃到哪儿,一旦食物匮乏,它们又成群结队地游走他乡,去找新的安乐之所。鉴于鲫鱼飘忽不定的习性,施钓时也没有固定模式,于是,钓友们在垂钓过程中就
钓鱼选位在垂钓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钓点选择的好坏往往会决定你一天是否能钓到鱼,然后初到一个陌生钓场如何判断该钓点的鱼情呢?一、以泡观鱼:水泡是反映鱼儿浮动的方向、品种、数量、大小、密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以泡观鱼,垂钓者能得到水下信息。二、以水纹观鱼:水波
鱼不咬钩,打窝一两个小时浮标仍是没有动作。鱼不咬钩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确定是窝里有无鱼,还是有鱼不咬钩,需要认真分析和查找,只要找到了症结,对症下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一般应从钓点、用饵、钓组等几个方面查找:鱼不咬钩解决办法之一:钓窝点之外。有很多的时候为了
每个外出垂钓者都希望有好的收获,结伴钓鱼,总是有人喜获丰收,有人却只钓得几尾小鱼,甚至有不开张者。一般情况下,影响钓获量的主要因素是地点、天气、鱼情、饵料等是否选择得当。但确有不少时候是由于钓者起鱼技巧欠佳影响钓获量的.众所周知,上钩的鱼中途脱钩跑掉了将直接影
钓鱼.不仅要有一套理想的钓具,同时必须具备钓鱼的客观条件。有了钓具做好了钓鱼的一切准备只是具备了钓鱼的主观条件;到了现场,还要对当场的天时、地利、风和、水色等客观条件,进行审时度势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才能下定垂钓的决心,切忌盲目下钩.决心下定后,不要见异思迁、轻
钓鱼最好先了解水中有没有鱼.有什么鱼,鱼儿稀密程度,常在什么地方聚集等等。这对正确选择垂钓水域、下钩地点、确定钓饵、钓法很重要。鱼在水下.虽然不能直接看到,但通过鱼儿活动时所产生的一些迹象是可以判断的。当鱼在水中吃饵时常吐出水泡冒出水面,俗称“冒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