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外出垂钓者都希望有好的收获,结伴钓鱼,总是有人喜获丰收,有人却只钓得几尾小鱼,甚至有不开张者。一般情况下,影响钓获量的主要因素是地点、天气、鱼情、饵料等是否选择得当。但确有不少时候是由于钓者起鱼技巧欠佳影响钓获量的.众所周知,上钩的鱼中途脱钩跑掉了将直接影响钓获量,但是否一条鱼也不脱钩就可以钓得很多鱼呢?其实也不一定。往往有这种情况:撒窝垂钓不久,窝内便鱼星直冒,继而钓得三两条鱼,但突然便见鱼星四散,不一会儿窝内就如死水一潭,再也无鱼上钩了。很显然.这窝里的鱼不是钓完了,而是由于钓者起鱼技巧不过关将鱼群惊散了。
不少钓者。选窝、撒饵、装钩、看漂功夫都不错。但起鱼真正得其要领者却不多。关于起鱼,很多人认为:小鱼上钩可直接起水,大鱼则要靠遛鱼。我认为,原则上说这样处理是对的,但这只是对上钩的鱼而言。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河里还有鱼,钓者要有点战略眼光。从这点出发,起鱼原则应有两条。上钩的鱼不能跑掉,水下的鱼不能惊散。这两点是紧密相关的,钩上的鱼跑掉了,水下的鱼一般也会被惊散.但如果起鱼技巧掌握不好,即使鱼钓上来了,水下的鱼也会被惊散。胆大的鱼慢慢地会再回来;胆小的,特别是大鱼就一去不回了。怎样才能尽力做到既将鱼钓上来,又不惊散水下的鱼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论大鱼小鱼.当一抖竿钩上鱼后,就要控制鱼竿的拉力与方向,尽量引鱼游出窝子,不得让鱼闹水,即不要使鱼在水中乱窜。一般情况下,提竿钩住鱼后鱼竿不要猛往上抬,鱼是不会乱窜的.如鱼不大可将其慢慢地引到岸边再举竿提上岸,切不可往后甩。
二、如遇大鱼会往河中窜去,这时应将竿斜向下游方向。如是静水,河里有草或岸边有杂物应斜向便于起竿的方向。为使竿梢不倒向河面应尽量将竿柄放低。其用力只是将鱼竿把稳抗住鱼的拉力,不要用力往岸上拉。当鱼在梢弹力作用下调头往回游时.应慢慢地斜向引回,此时鱼头向着钓者,更不能猛力往岸上提,否则定会断线或脱钩。要保持钓线有一定的拉力,梢指向河心方向.不要让鱼撞在岸边或窜进草里。多数上钩鱼窜上两三次也就老实了.而这也是最容易跑鱼的时候.性急的钓者见鱼不乱窜了,或者拽线提鱼,或者急着将鱼提出水面,也有的钓者急着用抄网抄鱼,本来已安静的鱼见抄网下水会猛地一窜断线而去.正确的处理应是用柔力(即手不能太硬)举着竿引鱼在水的中层沿岸游动(左手带上抄网),如岸边较平可往一个方向牵去不要回游。如必须回头应引鱼转过一个弯度再回游,切不可使鱼翻身回头。只要钓者耐心,要不了多久鱼就会肚子躺倒浮到水面上来。此时应判断鱼有无再窜的可能,如不再乱窜方可用抄网抄鱼。用抄网抄鱼时应左手持抄网将网圈平置于水下几寸深处,右手持竿将鱼慢慢引入网圈,再抬起抄网,不可用抄网对着鱼头抄去,这样会碰断鱼线。
三、如钓点周围有障碍物,如大石块、木桩之类,鱼上钩后应尽量绕开障碍物,如鱼或钓线碰上障碍物,不仅容易拉断鱼线,而且由于鱼儿猛力挣扎将窝内鱼群惊散。
实际情况是很复杂的,钓鱼要灵活掌握,总的说来鱼上钩后主要应注意:不能猛拉、不能让鱼闹水、不在窝内起鱼,遇鱼时要控制在水的中层,尽量绕开障碍物。
每个外出垂钓者都希望有好的收获,结伴钓鱼,总是有人喜获丰收,有人却只钓得几尾小鱼,甚至有不开张者。一般情况下,影响钓获量的主要因素是地点、天气、鱼情、饵料等是否选择得当。但确有不少时候是由于钓者起鱼技巧欠佳影响钓获量的.众所周知,上钩的鱼中途脱钩跑掉了将直接影
钓鱼.不仅要有一套理想的钓具,同时必须具备钓鱼的客观条件。有了钓具做好了钓鱼的一切准备只是具备了钓鱼的主观条件;到了现场,还要对当场的天时、地利、风和、水色等客观条件,进行审时度势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才能下定垂钓的决心,切忌盲目下钩.决心下定后,不要见异思迁、轻
钓鱼最好先了解水中有没有鱼.有什么鱼,鱼儿稀密程度,常在什么地方聚集等等。这对正确选择垂钓水域、下钩地点、确定钓饵、钓法很重要。鱼在水下.虽然不能直接看到,但通过鱼儿活动时所产生的一些迹象是可以判断的。当鱼在水中吃饵时常吐出水泡冒出水面,俗称“冒星子”
钓鱼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人们外出钓鱼,除了为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外,自然还力求提高上鱼率.以增加垂钓乐趣和收获量.但是,由于垂钓者各自钓技的差异,在相同时间内,其上鱼率的差别往往是很大的。人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些人频频上鱼,而许多人难得提竿起鱼
就是钓不上鱼,什么原因呢?其实那不是鱼星而是地星。下面就看一下如何辨别鱼星区分真星与假星:真星即鱼星,假星即地星。所谓地星就是水底地下冒出来的气泡,多为沼气,也可能是其它气体。这些气泡的特点是:冒出地点不变,冒出时有时只一两个,有时有一串,但一串是由同一点上连
一、鲫鱼:胆小——蛰伏水底被人捉。鲫鱼性情温顺、胆小怕事,当听到大的声响时,往往潜入水底蛰伏不动,以为这样就能躲灾避难,然而人们正是利用它胆小怕事的弱点与蛰伏水底的习性,在浅水中“浑水摸鱼”,常常达到网捕钩钓所达不到鱼获目的。二、鲤鱼:机警——聪明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