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最好先了解水中有没有鱼.有什么鱼,鱼儿稀密程度,常在什么地方聚集等等。这对正确选择垂钓水域、下钩地点、确定钓饵、钓法很重要。
鱼在水下.虽然不能直接看到,但通过鱼儿活动时所产生的一些迹象是可以判断的。
当鱼在水中吃饵时常吐出水泡冒出水面,俗称“冒星子”(像唾沫星子一样)。由于泡从鱼嘴中吐出,所以漂在水上较长时间不破灭,而其它气泡出水即灭。一般鲤鱼吐泡多连续成串,出水后成泡团,草鱼冒星单泡较小,但个数多,常常联成二三平方厘米的泡沫片.鲫鱼、鳊鱼的多为单泡或三五个泡,一般呈黄豆大小,鱼大,水泡相对也稍大些。水中鱼星子密,多显示鱼密。某地段频繁冒星子,则显示此处有鱼类聚集,这在垂钓中有重要意义。
当鱼在水底受惊,逃走时也可形成水泡。一般鲫鱼游动较慢,出现的水泡大小不齐,鲤鱼游动较快,并拌有小水泡冒出;草鱼受惊后直窜,水浅时,水面常常带出水痕,鳊鱼游动速度快,伴有“唰”的响声并带有一溜水泡,鲶鱼为一条细泡,黑鱼多为单泡.有时成团,甲鱼在水底移动较慢,但伴有一溜水泡上泛。
有时鱼儿头贴水面喝水,受惊下沉后也会吐出水泡。例如鲤鱼吐出唾沫样泡沫片.
当水中鱼儿受惊常会钻向水底,触动淤泥而形成烟雾状的混水上翻:称之为“鱼混”。南方一些池塘中常见。鱼混的颇色与水底淤泥色相同。其中,鲫鱼混抱团,呈拳头大小的单混,鲤鱼为先大后小的双混,较鲫鱼的混散。
当气温水温较高时,常见鱼儿跳出水面,特别是每天早晚、雨后、风平浪静时鱼跳现象增多。当鱼儿在某一范围内颇繁起跳,且移动距离小,说明此地点有鱼类停留、聚集,如果此处多日出现这种状况,则可能是经常适于鱼类停留聚集地区,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此处是很好的渔场。
鱼儿在水中游动碰到障碍物时,常贴近或翻出水面激起浪花,称“翻花”。另外.当鱼儿在水面活动突然受惊翻身入水时也会出现翻花。春季鱼在草丛中产卵,有时也常可见鱼翻花。经常有鱼翻花的地点,也是常有鱼类活动的地方。
江、河、湖、塘水清而浅时.常能直接见到水中鱼儿活动情况。
当浮鱼抢食水面食物、天气闷热、气压低、泛塘或热天下小雨时,鱼也常常浮于水面活动,此时垂钓虽然不一定有鱼吞饵上钩。但是通过观察对这些水域中鱼类的种类多少,可有所了解。
当无风水面平静时,见到水面掀起波纹或浪花.特别是呈灰黑色水波,常是由鱼群活动所引起的。如果垂钓地点水草忽然晃动,小鱼忽然惊散,也常是由于水底有大鱼活动所引起的。
观察水中鱼情的方法很多,本文只是笔者在垂钓中经常采用的一些观鱼方法,供钓友们参考。
钓鱼最好先了解水中有没有鱼.有什么鱼,鱼儿稀密程度,常在什么地方聚集等等。这对正确选择垂钓水域、下钩地点、确定钓饵、钓法很重要。鱼在水下.虽然不能直接看到,但通过鱼儿活动时所产生的一些迹象是可以判断的。当鱼在水中吃饵时常吐出水泡冒出水面,俗称“冒星子”
钓鱼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人们外出钓鱼,除了为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外,自然还力求提高上鱼率.以增加垂钓乐趣和收获量.但是,由于垂钓者各自钓技的差异,在相同时间内,其上鱼率的差别往往是很大的。人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些人频频上鱼,而许多人难得提竿起鱼
就是钓不上鱼,什么原因呢?其实那不是鱼星而是地星。下面就看一下如何辨别鱼星区分真星与假星:真星即鱼星,假星即地星。所谓地星就是水底地下冒出来的气泡,多为沼气,也可能是其它气体。这些气泡的特点是:冒出地点不变,冒出时有时只一两个,有时有一串,但一串是由同一点上连
一、鲫鱼:胆小——蛰伏水底被人捉。鲫鱼性情温顺、胆小怕事,当听到大的声响时,往往潜入水底蛰伏不动,以为这样就能躲灾避难,然而人们正是利用它胆小怕事的弱点与蛰伏水底的习性,在浅水中“浑水摸鱼”,常常达到网捕钩钓所达不到鱼获目的。二、鲤鱼:机警——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些钓友喜欢在山塘水库钓鱼,经常使用海竿,但是在使用海竿配串钩钓底的时候,感到串钩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为串钩长,后面的钩子着不了底。还有用串钩能钓浮吗?串钩,只要通过巧妙的组装,不仅能很好的钓底,也能钓浮,而且还能做跨水层的垂钓,使串钩
串钩脑线与主线有多种连接方式,在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便而又实用的绑法。先将拴钩的脑线剪成25厘米长,将钩单个拴好。脑线的粗细,应根据平常所钓鱼的大小来选用,一般在0.3~0.4毫米之间。而后加选一条长80厘米粗于拴钩脑线1.2号(即0.4~0.5毫米)的锦纶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