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钓鱼用面团,用煮熟的红薯块、米饭粒和蚯蚓等,虽然软,可是入水后不化不散,超不了诱鱼作用,必须先撒诱饵,到鱼聚来后再挂饵垂钓。商品饵诱钓合一,边钓边诱,钽主钓是一种状态,主诱是另一种状态。
为了将鱼迅速诱来,悬坠钓组都采用先搓松散大饵诱鱼,再搓软黏小饵的办法。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凡是底 钓都是上钩搓松散饵,下钩搓黏而软的小饵或挂虫饵,上下两钩分工明确,上钩主诱,下钩主钓。
“台钓”进入大陆后,一是出于钓快鱼需要,两钩都用一状态的钓饵;二是钓鱼人发现松散的钓饵有利于诱鱼,即使钓饵的重量大部分溶化了,仅在钩口上有一点残饵,鱼也会咬钩。钓鱼人把钓饵的溶散称为“雾化”,它是指溶散的饵徽粒像飘悬的雾气一样。对于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残屑类物质为食的幼鱼来说,只要“雾”不散,它们就不会离开。雾化是松散的结果。例如比重轻的薯粉和轻麸会被水溶化,散为微粒后长时间不下沉,即使沉底了,鱼一搅就成了迷雾。
除了构成钓饵的物质因素外,它的松黏可以通过揉搓时间的长短来控制。另外,即使是主诱的松散饵,加入拉丝粉就能做到松散和持钩性兼顾。钓饵松和黏还可以通过兑水量来认识,1:0.8,黏;1:1,多揉黏,少揉散;1:1.2~1.3,松散。
传统钓鱼用面团,用煮熟的红薯块、米饭粒和蚯蚓等,虽然软,可是入水后不化不散,超不了诱鱼作用,必须先撒诱饵,到鱼聚来后再挂饵垂钓。商品饵诱钓合一,边钓边诱,钽主钓是一种状态,主诱是另一种状态。为了将鱼迅速诱来,悬坠钓组都采用先搓松散大饵诱鱼,再搓软黏小饵的办法。
蘸饵又叫粘饵,就是钩上钓饵的添加将领剂,使用前在钩上蘸上一层粉状或糊状的饵,借以增强钓饵的味道,以期达到诱鱼进窝,提高上钩率的目的。常用的蘸饵材料主要有芳香类的炒芝麻粉、花生粉、蚕豆粉、豌豆粉、黄豆粉、玉米粉;甜甜类的奶粉、以及腥类、赤
鱼饵的物理状态主要有三个指标构成:比重、兑水量和黏度。比重小的饵,如原料为薯粉、轻麸、豆粕的饵吸湿性强,兑水量都在l:l左右,可是粘结力差,必须多揉才能有较强的附钩性。以颗粒饲料、膨化豆饼、花生麸、麦粉、米粉为原料的鱼饵比重大,兑水量小,都在1:0.8上下,然
从渔具的精选、装配,饵料的配制,直到实地操作钓上鱼的一系列程序中,鱼饵的作用是首位的。即使你有再精良的渔具、再高超的钓技,即使池塘中的鱼密度很高,若是饵料不对鱼儿的口味,鱼儿不闻不理睬,你的一切活动都是徒劳的。鱼饵在水中,首先是通过气味吸引了鱼,鱼朝着自己喜好
一是用白水浸,麦粒多少可随意,但不要过多,浸泡3~4天发臭即可。如臭不可闻的地步,其效果最佳。这时,如用来做诱饵,其散发的臭味会迅速招鱼进窝。如用来做钓饵,青、草、鲫、鲤、鳊等都有可能钓获。值得注意的是,麦粒不能太硬,那样既难上钩,又易造成脱钩跑鱼,麦粒有白浆
饵料之味,追求自然,自然之味才会为更多的鱼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