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饵又叫粘饵,就是钩上钓饵的添加将领剂,使用前在钩上蘸上一层粉状或糊状的饵,借以增强钓饵的味道, 以期达到诱鱼进窝,提高上钩率的目的。
常用的蘸饵材料主要有芳香类的炒芝麻粉、花生粉、蚕豆粉、豌豆粉、黄豆粉、玉米粉;甜甜类的奶粉、以及腥类、赤卫青、鱼粉、虾粉、蚕蛹粉、红虫粉等;这些饵具有香、腥、甜等特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掺拌使用,对鱼有很好的诱惑力。使用时,需准备两个杯子,一个盛放饵,另一个装水用。先将装上钩的饵食在水杯中蘸上水,再在饵杯中蘸上粉,然后再蘸水、蘸粉,如此反复几次,数次之后,窝中溶散的蘸料粉末便形成雾化区域,这样就可以增强诱鱼效果。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蘸饵虽好,但也不可滥用,特别是在有鲢鳙和杂鱼的环境下,稍不注意就会适得其反。所以,使用蘸饵钓法也是有条件的。只有使用得当,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使用蘸饵钓法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使用蘸饵钓法时要能保证所钓池塘中没有鲢鳙和杂鱼,否则会因窝点中鲢鳙杂鱼频频地闹钩使你完全没有耐心钓鱼。由于有鲢鳙杂鱼,会使浮漂频频地出现虚假的咬钩信号,频频提竿的行为会导致窝点里大鱼受到惊吓,让大鱼无法进窝咬钩。
第二,要视鱼情,是否使用蘸饵钓法还需要视鱼咬钩频率的高低。一般的情况下,是不需要用蘸饵的,除非在水库湖泊等鱼情较差的环境,如果鱼咬钩勤,根本没有必要用蘸饵。以免画蛇添足,浪费时间。只有鱼密度低,咬钩缓慢时才可用蘸饵,主要的目的是补饵,保证窝里有饵诱鱼。
第三,要考虑水情,选择深浅适中水域,蘸饵最佳使用即水深在1.5~2.5米的深度,过浅过深效果都不好,原因是蘸饵附在钩饵上比较松散,入水后吸水即雾化。如果水太深漂浮饵会受到水中暗流的影响,容易漂离窝点,同时,落底后饵不能够集中,也会影响到施钓结果。所以用蘸饵一般都在浅水效果好,水深在1~2米效果最佳。其次还应该根据水的透明度,一般来讲水越清效果越好,清水和呈暗黄色的水最适宜用蘸饵,水色浑浊透明度差的水不宜用蘸饵(同样也不适宜钓鱼),就是用了也白用了。此外还需看是静水还是流水。蘸饵在静水环境下使用较理想,原因是水不流动,饵可以自上而下地落在窝底,范围小,鱼饵比较集中,诱鱼效果当然好。同时亦比较省饵,流水因有水流会将打下的鱼饵带出窝点,所以,不能用蘸饵。
第四,操作过程中应谨慎,出手要轻、递钩要准、入水要缓。投放蘸饵的钩时,动作要轻要小,出竿要平稳,尽量不要发出声响。最佳的组配是长竿短线,便于钩饵准确地投入窝点,让其稍微停顿一下再缓缓沉入窝点,这样不仅能钓获底层鱼,还可以钓上生活在中上层水体中的鱼种。
第五,蘸饵钓法还要因季节使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春秋冬三季都是鲢鳙活动的低潮,在这个时间段鲢鳙活动不太活跃,对雾化区不太敏感,使用蘸饵钓法不容易招来鲢鳙。而夏季则是鲢鳙活动的高潮,同时也是小杂鱼活动的高峰,再加上水中的浮游物多,天然饵丰富的原因容易招来鲢鳙和小杂鱼,故不宜用蘸饵。
蘸饵又叫粘饵,就是钩上钓饵的添加将领剂,使用前在钩上蘸上一层粉状或糊状的饵,借以增强钓饵的味道,以期达到诱鱼进窝,提高上钩率的目的。常用的蘸饵材料主要有芳香类的炒芝麻粉、花生粉、蚕豆粉、豌豆粉、黄豆粉、玉米粉;甜甜类的奶粉、以及腥类、赤
鱼饵的物理状态主要有三个指标构成:比重、兑水量和黏度。比重小的饵,如原料为薯粉、轻麸、豆粕的饵吸湿性强,兑水量都在l:l左右,可是粘结力差,必须多揉才能有较强的附钩性。以颗粒饲料、膨化豆饼、花生麸、麦粉、米粉为原料的鱼饵比重大,兑水量小,都在1:0.8上下,然
从渔具的精选、装配,饵料的配制,直到实地操作钓上鱼的一系列程序中,鱼饵的作用是首位的。即使你有再精良的渔具、再高超的钓技,即使池塘中的鱼密度很高,若是饵料不对鱼儿的口味,鱼儿不闻不理睬,你的一切活动都是徒劳的。鱼饵在水中,首先是通过气味吸引了鱼,鱼朝着自己喜好
一是用白水浸,麦粒多少可随意,但不要过多,浸泡3~4天发臭即可。如臭不可闻的地步,其效果最佳。这时,如用来做诱饵,其散发的臭味会迅速招鱼进窝。如用来做钓饵,青、草、鲫、鲤、鳊等都有可能钓获。值得注意的是,麦粒不能太硬,那样既难上钩,又易造成脱钩跑鱼,麦粒有白浆
饵料之味,追求自然,自然之味才会为更多的鱼所接受
拉丝粉的学名叫谷元粉(俗称面筋粉),它是用上好的白面用水洗完后,再用高速运转设备瞬间脱水、烘干、磨粉。它主要运用在食品行业,方便面也以它为主。作用是拉紧面的力度,使面起到经煮耐泡,有口感十足的作用。后来被钓鱼人所发现,这一发现是钓鱼饵料的革命性和突破性发现,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