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钩跑鱼是一种垂钓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可以说,不论新老钓手,每个人都有过脱钩跑鱼的经历。笔者在刚开始学习钓鱼时常常去水库钓鱼,有时一天只能钓到为数不多的几条鱼,而除了这几条为数不多的吃死口的鱼儿,其它中钩的鱼儿常常会由于各种原因跑掉,好比煮熟的鸭子,莫名其妙就飞走了。现在仔细想想,造成脱钩跑鱼现象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一、心理原因导致的跑鱼
笔者刚开始接触垂钓时,求鱼心切,看到周围钓友纷纷上鱼,而自己没能上鱼就很着急。等到自己开始上鱼时,却因中鱼后急着遛鱼想把鱼儿弄上岸来,而生搬硬拽,导致鱼儿脱钩,这是笔者自己钓法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二、鱼钩质量问题导致跑鱼
鱼钩质量方面的问题,一些鱼钩质量本身不过关,在受力后,钩门容易打开,造成脱钩。除此以外,钩尖的锋利程度会对刺鱼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刺不中,刺不准鱼嘴的现象发生,造成脱钩跑鱼。
三、鱼钩选用导致跑鱼
鱼的体形与鱼钩不匹配造成的脱钩跑鱼。鱼钩使用方面的原因,如果垂钓一些大体型的鱼类,比如鲤鱼、草鱼等,鱼钩钩号过小,钩门比较狭窄、钩条比较细,往往在刺鱼时造成刺鱼不牢甚至开钩门的现象发生,直接造成脱钩跑鱼。推荐《野钓大草鱼时防止脱钩跑鱼的技巧》和《高手总结的手竿遛大鱼技巧》给喜欢钓大体型鱼的朋友。
而针对小体型鱼,比如鲫鱼、鳊鱼等鱼类,鱼钩钩号过大,钩门宽度过宽,钩条太粗,在挂饵后直接能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饵球过大,那么,这些小体型,口器较小的鱼类在吃饵时就会比较困难,而即便鱼饵被吸入口中,鲫鱼等比较聪明的鱼类也会因为饵料中有较大的异物存在,快速吐出嘴中的鱼饵。往往中鱼后摘钩时发现,钩子没有完全进入鱼儿的嘴中,这是造成脱钩跑鱼的一个很大的原因,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果断更换更小号的鱼钩进行垂钓。
以上就是笔者自己分享的有关鱼钩的质量和选用对垂钓造成的影响方面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够对新钓友们有一定的帮助。推荐一篇连载中系列文章《钓鱼常见的脱钩跑鱼原因(一)》,被切线跑鱼困扰的朋友们不妨借鉴一下。
钓鱼123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脱钩跑鱼是一种垂钓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可以说,不论新老钓手,每个人都有过脱钩跑鱼的经历。笔者在刚开始学习钓鱼时常常去水库钓鱼,有时一天只能钓到为数不多的几条鱼,而除了这几条为数不多的吃死口的鱼儿,其它中钩的鱼儿常常会由于各种原因跑掉,好比煮熟的鸭子,莫名其妙
钓友们野钓大草鱼时,如果碰到大个体的草鱼上钩后,如果我们的应对方式不当,是极其容易出现脱钩跑鱼问题的。因为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它们经常吃的都是比较粗糙的素类食物,比如藻类、水生植物的根须等等。草鱼的这种生活习性,造就了它嘴部附近的皮肉组织磨得比较老硬。就算
在我们日常垂钓活动中,脱钩跑鱼是每个钓友都会碰到的问题,通常是没有钩稳鱼嘴、切钩或是直接出现切线的问题,大家称之为“秒切”。一般这个现象主要发生在提竿刺鱼的过程中,在提竿的一瞬间感觉钩住了大鱼,随后在发力时,大鱼脱钩逃跑。虽然相对于中鱼来说,大鱼脱钩那一瞬间的
在垂钓运动中,新钓友们一般都会遇到一件十分无奈的事情,那就是脱钩跑鱼。针对常见脱钩跑鱼的原因,笔者在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份比较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对新钓友们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我们从脱钩跑鱼的现象来进行分析。脱钩跑鱼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1.提竿后挂中鱼体某一部分,鱼钩
许多钓友们在刚学习钓鱼时,好不容易钓到一条鱼,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拉上岸来。今天笔者就着重介绍一下常见脱钩跑鱼的原因,希望以后大家在钓鱼时多多留意,尽量避免跑鱼。常见的5种脱钩跑鱼的原因:1.鱼钩太大爱跑鱼。可能会造成鱼只吃了一部分,钩子没有完全的被鱼吸到嘴里,
无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跑鱼都是心情不快的事,问题是要找出跑鱼的原因,怎么少跑鱼或是不跑鱼。一、钓具匹配不当跑鱼不在少见笔者在一次参赛中手竿钓混养鱼,用2号脑线钓上一条1.3千克的草鱼。到决赛是仍用2号脑线,当一条草鱼上钩,先是向外冲刺,把线拉得嗡嗡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