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野钓好友,他们在自然水域野钓之前,都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野钓专用的窝料和诱饵,这些诱饵也多是天然的粮食产物。他们会用手拌、沤粮食,等时间长了窝料就会自然发酵产生酸味和酵香味。取粮食副产品麦麸、豆饼、米糠发酵后用于野钓打窝诱鱼,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南子)记载:“置苓皮水中,七日已,置沼则鱼鳖日聚矣。”苓皮,粮食外皮,泛指谷壳、麦麸。加水拌和后发酵七天,用于野钓、池塘、湿地打窝,招鱼鳖聚食。
自然水域野钓先打窝,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为窝料,临场取菜籽饼、麦麸用水拌和,与事先用70摄氏度热水拌和后盛入塑料袋密封一夜的窝料相比,后者在野钓中明显的聚鱼多、留鱼久。其原因是后者在沤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酸味或者说是酵香味。我们野钓中常用到的钓饵非腥即香,但要留住鱼,让鱼吃得不撒嘴则要求野钓窝料的味型以微酸为最佳,因为这种发酵的酸味与野钓的对象鱼们平时能吃到的味型非常相近。一般认为野钓鲢鱼用酸饵,其实不然。自然水域中野钓鱼种杂、密度低,鲤鱼、鲫鱼沉底摄食,草鱼、鳊鱼、鲢鳙鱼时而沉底,时而离底。如果野钓时的窝料无味,且与底泥颜色接近的话,很难被鱼发现,数日后发酵了,因变质产生酸饵,刺激鱼的嗅觉、味觉引鱼聚拢。酸味的积极意义在于,不管以味觉器官还是嗅觉器官为主寻找食物,酸味的作用都是双重的。
有一个比较:鲤鲫草鳊鲢鳙混养的自然水域野钓时,搓饵入水40~60秒溶散的酸饵钓底,中鳙鱼,钓离底中鲢鱼;搓饵沉底2~3分钟溶散的微酸饵中鳊鱼;使用自然发酵的酸饵钓底,中钩的以草鱼居多;拉微酸饵钓灵就多鲫鱼中钩,钓的钝一些时,钓获鲤鱼。钓混养,遇鱼腥不吃香不吃腥的饵料时,除了改变钓法,不妨用用酸饵尝试一下。
我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野钓好友,他们在自然水域野钓之前,都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野钓专用的窝料和诱饵,这些诱饵也多是天然的粮食产物。他们会用手拌、沤粮食,等时间长了窝料就会自然发酵产生酸味和酵香味。取粮食副产品麦麸、豆饼、米糠发酵后用于野钓打窝诱鱼,至少已有200
药米瓶装,以小米为载体,或浸泡或外裹吸附红色、黄色、黑色药物的诱饵。因药物不同,有干湿之别并分为速聚型和缓释型两种,作用招鱼、聚鱼、留鱼,也可自制,常见的有麝香米、五香米、蜜汁米等。药米四种用法:1.作窝料与麦麸、菜籽饼混合,250克碎屑状窝料加30-50克用
鲫鱼是广大钓友最常钓的对象鱼,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鲫鱼的身影,因此如何更好的垂钓鲫鱼也成了很多钓友关心的问题。要想钓,先要诱,这是垂钓任何鱼种的精髓所在。无论早期的传统钓,先诱后钓,还是现在的台钓,边诱边钓,基本都是先把鱼诱过来,然后才会有鱼上钩,窝里没鱼
天气越来越冷了,大多数钓友出行野钓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那么多出来的时间,就用来研制一下鱼饵窝料,以备来年的不时之需。在此就分享两款,我自己常用的野钓窝料。材料易取,制作过程也很简单。相信喜爱亲自动手动脑的钓鱼人都可以掌握。第一种窝料:牛B鲫、VB钓得多、鲫鱼香
一、窝料的选择和做窝方法窝料首选生玉米粒,用30-50斤干玉米粒一次定点投下去。做窝的方法最好是下水投料,这样比较精准。为了安全起见,最好两人以上同行,下水时先探清水深和水底地形,最好别把窝打在陡峭的斜坡上,这种地形容易打出废窝,因为斜坡,鱼一入窝拱食,就会把
生存于大中型水库中的鱼类所能摄取的食物的种类是比较单一的。其主要食物是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笔者认为因地置宜选饵料是最理想的方法。秋季正值玉米等作物的成熟季,若能弄到青玉米,对巨型鱼类必然是极具诱惑的。做法是,将青玉米用刀削下,和上泥土、豆粕或鸡粪直接打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