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于大中型水库中的鱼类所能摄取的食物的种类是比较单一的。其主要食物是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笔者认为因地置宜选饵料是最理想的方法。
秋季正值玉米等作物的成熟季,若能弄到青玉米,对巨型鱼类必然是极具诱惑的。做法是,将青玉米用刀削下,和上泥土、豆粕或鸡粪直接打窝。这是最理想的窝料。不过,由于守钓所需的窝料量较大,青玉米在城市中又比较难得,且成本较高,所以钓者还是应该根据个人条件加以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水库守钓大鱼切忌用粉饵砸重窝,否则窝料会在水面及至水底形成雾化区,鲢鳙等浮鱼会循饵下底闹窝,一旦鲢鳙闹窝,大鱼计划必然泡汤了。
下面,我为钓友们介绍一种简单好用的窝料的配制方法。
材料:干玉米10千克、白糖或蜂蜜0.3千克、高度曲酒半斤、玉米香精五滴、豆饼一块,需砸碎(因豆饼块比较紧实,钓者最好在出钓前用玉米香精掺水或曲酒喷一下,再装入密封袋密封)。
制法:在出钓前一天将干玉米泡1小时后倒入大锅,加入冷水,水位高于玉米一指节,加盖开大火烧开,开锅三分钟后,加入糖或蜂蜜,用小火继续煮10分钟(期间需要经常搅拌,以免糊底),待锅内水分被干玉米吸收无几时,将锅端到阴凉处开盖凉至不烫手,再加入曲酒和玉米香精搅拌均匀,然后将锅盖盖好,待其凉透后倒入厚塑料袋,封口后放到常温环境中使其发酵出酸香味。
这样制作出的玉米粒,表层因高温吸水后胀发,吸收糖分和酒精后自然发酵,味道持久。胀发后的玉米粒,体积是干时的2-3倍,普通小鱼甚至中型鲫鱼也无法直接吞食,因此会持久地留在水中,不会因小鱼多而遭受损失;大鱼也要细嚼慢咽才能入口,这无疑延长了窝料发挥作用的时间,足以守候大鱼入窝。
打窝时,钓者可将上述玉米粒和豆饼的一半量投入钓点,6-12小时后再次补窝。为防止窝点选择不当,笔者建议留出10%-20%的窝料在离钓位100米左右的位置再做一个备用窝,没口时可以观察备用窝中是否有鱼星出现。如果备用窝有大鱼进窝的迹象,应及时换窝,或者直接取一支鱼竿,拴好失手绳子,挂青玉米粒以跑铅方式钓备用窝,等待鱼咬死口。需要注意的是,打窝前,钓者需要熟悉水情后再行动。大型水库会因放水、大风等原因形成暗流。比如浪头明明向南走,但上层水流遇到堤坝后会逆转回流,使水下的暗流反方向流动。这样,如果我们仅凭浪头走向来判断,将窝料打向浮标的左边,则水下暗流很可能将窝料带向更左的方向,此时打的窝子根本没在你的钓点,而是向左偏离3-5米,这样的窝子就起到了反作用,将鱼诱到一边去了。正确的做法是,调好浮标后,将线组打入钓点(不挂饵),然后耐心观察浮标的走向和速度,以判断水下的暗流状态;此时再砸窝,就基本能够确保窝料准确地落到钓点了。
生存于大中型水库中的鱼类所能摄取的食物的种类是比较单一的。其主要食物是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笔者认为因地置宜选饵料是最理想的方法。秋季正值玉米等作物的成熟季,若能弄到青玉米,对巨型鱼类必然是极具诱惑的。做法是,将青玉米用刀削下,和上泥土、豆粕或鸡粪直接打窝
有人说:“打窝不就是把诱饵投进钓点吗?多简单。”打窝看似很简单,但窍门却不少,掌握不好这些小窍门,窝子就白打了,或是给别人做了“嫁衣”。在垂钓中经常见有钓友喂了很大的窝子,却钓不到几条鱼,而在他旁边的钓友没喂窝,却大获丰收。有些钓友只撒了一把小米,鲫鱼咬钩很频
1.窝饵野钓大水面河流,打窝的个数,窝饵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必须依据鱼情、水情,甚至天气等情况来决定。千变万变,有两种饵基本不变,这就是苞米(含新、老玉米)和药酒米。其次就是稻谷、谷芽,还有酒拌剩饭以及面粉、麦糠、谷糠、玉米粉等掺合的混合饵。置于多种商品饵,除
将小玉米棒(鲜、陈、熟均可)一掰为二,大玉米棒断为三段,用筷子或粗铁条,将每一段玉米棒芯纵向打个孔,再用尼龙绳或塑料绳将6段玉米棒穿成一串,结成紧凑的环形圈(总量相当于两个大玉米棒)。根据钓场情况,可制作2-3个玉米段圈。由于玉米棒比重轻,具有浮漂性,会随风浪
一、诱钓合一:海竿近钓兼给手竿打窝这种钓法比较适合于在野外自然属于大水面垂钓,尤其是在野外过夜的垂钓。先选择水深3~4米能窝鱼的位置做手竿钓点。投下诱饵后,用1根5~6米手竿挂素饵垂钓;再分别在手竿两边各用1把海竿将用传统方法制作的豆饼钩抛在距岸10~12米
大鱼素来爱吃谷物味道的饵料,所以要钓大鱼首先要用谷物香型的窝料来打窝。只有先把大鱼引诱到窝里来,才有成功钓获的可能。下面就为广大钓友分享一款,以花生等谷物为主料的打窝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喜欢钓大鱼的钓友们。花生米榨油后的花生饼薄片,油香扑鼻,是一款打窝诱鱼的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