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窝中的鱼的特点是游动较少,因为有水草阻隔,游动困难,各个草窝的鱼多在自己的草窝或附近觅食,这就意味着每个窝的鱼不会很多,而各个草窝或许都有鱼,鉴于这种情况,布窝点应适当多一些。一次可布3~5个草窝,也就是同时在这3~5个草窝投放诱饵。施钓时,若在某个草窝连续钓了数条鱼后,没有鱼上钩了。此时不妨到另一个草窝垂钓,而在老窝加投少量诱饵,等半个小时或1个小时后再返回原窝垂钓。若这5个窝子都钓了,肯定有些窝出鱼多,有些窝出鱼少,甚至未出鱼,此时就可挑选其中出鱼最多的窝作为重点窝继续垂钓。当然也有时可以钓一天也不必改换钓点。
为了减少移动,可在钓竿可及的范围同时布2个窝,这2个窝或是左右,或是前后,这样就不必挪动坐凳,任意垂钓,既减少体力的消耗,也可节省时间。不过,若是一前一后地布窝,不要使两个窝点在一条直线上,应该是斜向。若在一条直线上,当钓者在钓前边的窝点时,竿子正好在后一个窝点的上方,此时鱼见到了竿子,会受到惊吓。
1.保持钓场安静
钓草窝时,水深多在1.5米之内,水浅,岸上的一切声音鱼都会听得到,岸上人的影子也会投射到水中。鱼十分胆小,怕受惊吓,一旦听到有刺激的声音,便会游到深水区,或藏到泥中、草丛中。钓鱼人切忌来回走动,钓友之间不应大声说话,穿的服装色彩不要过于鲜艳。抛钩,扬竿、起鱼的幅度都要小,做到轻投轻扬,控制好力度,钩上中鱼后控制鱼不要往草丛中窜游。
2.防止小杂鱼闲窝
在草窝钓鱼经常遇到小鱼闹窝搅窝的现象,钩刚沉底,浮漂就从另一处露出,钩上的饵也所剩无几了,十分烦心。为此,可采用以下措施:
①用三角打窝器投饵。这种打窝器入水后直到触底才打开,饵料在水底,可避免中层小鱼截食。
②多加颗粒状饵,减少粉状饵。粉状饵最易被小杂鱼抢食。
③钓饵改蚯蚓饵为面团饵。面团饵小杂鱼咬不动。
有些钓友写文章介绍防止小鱼闹窝的办法时,说把小鱼钓光。就没闹窝的小鱼了。 这是不可能的,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
3.逗钓
在钓草窝时,可听到鱼在咬草尖发出的“咂咂”声,甚至见到水草晃动。此时,鱼并不在水底,而在水的中上层。这时就应用逗钓法,将钩饵入水30厘米左右,然后慢慢前后移动或左右移动20~30厘米,也可轻轻上提或下沉10~20厘米,以逗引鱼主动咬钩。此时就不必用浮漂,凭手感或钓线的动态判断钩上是否中鱼。
草窝中的鱼的特点是游动较少,因为有水草阻隔,游动困难,各个草窝的鱼多在自己的草窝或附近觅食,这就意味着每个窝的鱼不会很多,而各个草窝或许都有鱼,鉴于这种情况,布窝点应适当多一些。一次可布3~5个草窝,也就是同时在这3~5个草窝投放诱饵。施钓时,若在某个草窝连续
用真饵浮钓,钩、漂坠的组合要依钓点水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钓点水深不超过2米,用坠上钩的组合方法为好。用坠子落底,起定位作用,饵钩借助浮漂垂悬于坠子上方。为避免饵钩与主线或系坠子的线发生缠绕,主线、绑钩线和系坠子线要用母子返捻环连接。垂钓时,首先根据钓点水深确
近年来。秋末冬初的天气变得温暖,昼夜温差偏大,这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活动、觅食和水位的深浅变化。鱼类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趋温性又促使鱼类追温活动。为了适应昼夜不同的水温,鱼类不得不在不同深度得水域频繁移动,寻找适合自身体温的水域,以求生存。所谓“一
抓住有利天时从秋末冬初到仲春以前的一段时间,影响鱼类进食的主因是低温制约了鱼的生理功能和进食欲望。在此期间,除了起始摄食温度较低的鲫鱼(4摄氏度~5摄氏度)和鲤鱼(7摄氏度~8摄氏度)以外,多数温水性鱼类已进入冬眠或半冬眠状态,靠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和能量熬出寒
鲫鱼的钓位可以选择以下几个地方:1.浅水和深水交汇处。俗话说“一日三迁,早晚两边”,鱼儿一天中在水里的位置经常发生变化,从深水游向浅水觅食,受到惊吓从浅水游向深水隐藏,因此浅水和深水交汇处是鱼儿活动的必经之路,也就是鱼道,在此处打窝子是明智的选择。2.活水和死
在野外钓鱼的钓友可能都遇到过“补窝死”这一现象。有时候补窝子并有任何问题,鱼口慢了,补一下窝子,上鱼速度很快就又恢复了,可是有时候又让人非常的无奈和纠结:不补窝子鱼口逐步变慢,担心窝子里的鱼会被钓光,再补窝子诱鱼会要很长时间;可是一旦补了窝子,窝子反而又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