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钓鲫鱼用什么漂为好
按常规来讲,钓什么鱼就该用什么漂。目前市售浮漂种类繁多,从漂型上来说,以立漂居多,就是钓友们习惯上称呼的台钓漂。目前市场上的立漂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是水滴形长身漂。这种浮漂漂身细长,主体根部收成斜平面,漂脚与漂身混成一体,漂尾短。它的特点是稳定性好,反应灵敏,适应于底钓,特别适用于对付吐饵快的滑鲫。该漂站立停顿时间长,触底有反弹动作。
二是大肚子漂。这种浮漂两头尖,中间粗,漂脚短,漂尾长。它的特点是站立快,下沉过程稳,适应于游钓和悬坠离底钓。
三是中型漂。它处大肚子漂和水滴形长身漂之间,是钓鱼人最常用的漂型。它的特点是适应范围广,反应极为灵敏。该漂有粗漂尾,有细漂尾,有空心漂尾、实心漂尾等多种形式。
浮漂种类不一而足,性能亦是千差万别。以我个人的溪钓体验,用小漂、轻漂、带有小弧肚中性型圆柱塑料漂尾最好。在溪水流动中,漂小受水的阻力小,稳定性好,走漂缓慢,鱼吃食咬钩漂的反应也显得灵敏。建议钓友们自制泡沫锥形浮漂,制作简单又方便,既经济又实惠,溪钓极为灵敏。但是,我必须强调一点,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浮漂,漂坠组合配比要适当,务求灵敏。
二、溪钓鲫鱼用什么钩线好
1.鱼线。
鱼线有尼龙线、碳纤线、编织线等,目前大多数钓友用的是尼龙线。绝大多数尼龙线具有直径更细、更耐磨、更柔软、更好抛投、耐水浸泡、结节强度更佳,具有较强的抗拉力、抗剪力、任性好等特点。但是也有它存在的不足之处,如易老化等缺点。
溪钓必用细线,细线钓底层或悬坠离底钓一些中小型的鱼,隐蔽性好。主线和脑线不能同一个线号,脑线比主线略小一点,最好是同一牌子的。在溪钓中也见到一些钓友没有主线和脑线之分,我认为并不妥当,主要存在两个缺点:一是脑线粗鱼儿易大线,影响吃食咬钩,灵敏度差点;二是钩挂底挂物,拉不动,拉不出来,只有竿折线组毁掉。溪钓一般情况主线用1.5号,脑线用1.0号,统一品牌的线,搭配合理,既能钓小鱼,又能钓大一点的鱼,万一挂底挂物,在无法子的情况下拉断脑线,丢卒保车。
2.鱼钩。
好鱼钩应具备坚、韧、轻四大特点:“坚”是指鱼钩强度大,不会在使用中被轻易拉直、拉断或变形,主要取决于锻造时所用的钢材强度;“利”是指钩尖上锋利,穿刺鱼嘴性能好。是否锋利的判断办法是,将钩尖在指甲上稍轻划两下,好钩会有一种“发黏”的感觉,划过后在指甲盖上留下白印,白印越明显触目越锋利;“韧”是指鱼钩的柔韧度,回弹性强,硬韧不脆软,是生产鱼钩所用钢材料和淬火工艺技术过关的体现;“轻”是指鱼钩的重量而言,钩体细粗均匀,较为轻巧苗条,钩重量越轻,鱼吸入性越好,中鱼率越高。
一、溪钓鲫鱼用什么漂为好按常规来讲,钓什么鱼就该用什么漂。目前市售浮漂种类繁多,从漂型上来说,以立漂居多,就是钓友们习惯上称呼的台钓漂。目前市场上的立漂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水滴形长身漂。这种浮漂漂身细长,主体根部收成斜平面,漂脚与漂身混成一体,漂尾短。
温度、水溶氧是鲫鱼活动、觅食、生儿育女的先决条件。根据初秋、仲秋、晚秋的不同情况,联系实际,机动灵活,才能十拿九稳,夺取秋钓肥鲫的全面丰收。一、钓初秋初秋是夏秋交接时节,我地气温处在20℃-28℃,最高可达30℃。近岸水草、藻类、浮游生物、小鱼、小虾繁多,且水
参加过竞技垂钓的选手们都要经历一项比赛就是钓鲫鱼,掌握钓鲫鱼的基本技法在竞技钓圈内也叫基本功。在过去多年前的沉坠底钓被称之为传统钓法,后来与经过国际交流和台湾钓友赴大陆推广逐步演化到悬坠底钓,也成为台钓。随着近十几年国内钓鱼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钓鱼技术的不断更新,
一、钓位钓点钓谚曰:“七分钓点,三分钓技”,如果钓位选择不好,鱼再怎么好钓,也是钓不着鱼的。小水库秋钓野鲫应根据鱼的习性,初、仲、晚三秋不同时间段灵活选择钓点。初、仲秋应选在浅水近岸树荫、高山砬体的阴凉处,深水区与浅滩交界处,浅水区缓流处,浅水区水底有乱石窖处
早春与立冬封冻前的这一段时间,大多数钓友都会把钓点定在深水。因为浅水区的水色很清澈,而且气温比较寒冷,大家认为鱼是不会在浅水觅食的。其实这种观念让不少钓友失去了很多钓鲫鱼的机会。多年的野钓经历证明,天气寒冷,浅水区一样可以钓到鲫鱼,而且多是大鲫。因为这两个季节
“入伏”后,高温“桑拿”天降临,给人的感觉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闷热。伏天气温高,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副热带高压会带来两种天气变化,常见的是多雨、闷热,再就是晴朗、高温、干旱,这种天气给钓鲫鱼制造了明显的障碍。于是有新手常问:“伏天的鲫鱼都到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