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钓位钓点
钓谚曰:“七分钓点,三分钓技”,如果钓位选择不好,鱼再怎么好钓,也是钓不着鱼的。小水库秋钓野鲫应根据鱼的习性,初、仲、晚三秋不同时间段灵活选择钓点。初、仲秋应选在浅水近岸树荫、高山砬体的阴凉处,深水区与浅滩交界处,浅水区缓流处,浅水区水底有乱石窖处等。上述地段,因早晨气温水温较低,水中氧气充足,水中动、植物浮游生物多。实录记载的钓点,水深都在1—1.5米深,所以上鱼非常好。晚秋到来,由于受南下的冷空气影响,气温水温下降幅度大,一场秋雨一场寒,趋温性的鲫鱼,由浅水渐渐移至深水区了,这时的钓点应选在比较深的水域,水深在2—2.5米较适宜。
二、饵料准备
饵料对路,鱼获满篓。鲫鱼天性:气温水温高时,对饵料偏甜、香型;气温水温低时,偏浓腥型。针对鲫鱼这种习性,三秋不同时段灵活选用对口的饵料才能钓好鱼。初秋时节,可选用腥香型的商品饵,清淡一些。转到仲、晚秋时节,气温、水温都下降了,鱼儿抓秋膘育肥准备过冬,为此在腥香型商品饵中,添加一些腥味浓的添加剂,如虾粉、鱼粉等。还可以荤素兼备,钓饵可单用红虫、蚯蚓等,如用蚯蚓饵施钓,最好打窝子。窝料简单适用,酒泡玉米渣子或小米等。
三、钓技钓法
虽说“七分钓点,三分钓技”,但是钓技运用不好,也是钓不好鱼的。我的钓法是:
一是选窝要准。初、仲秋时节选浅水滩,深浅交界处,水深在1.5米左右;晚秋选深水区,水深在2—2.5米。
二是抢钓早6—8时时间段。此时间段上鱼高峰。
三是三秋钓法的守钓为主,走钓为辅原则。一个钓点,1—2小时不上鱼,就要换钓位,不要死守。
四是风平浪静时钓灵,风浪大时钓钝。具体说:晨静如镜,上鱼高峰,调3钓4或调5钓6;10时候风浪大时,调平水钓2目。
五是仲晚秋荤素兼用,短竿变长竿,宜用4.5米或5.4米竿。
六是细线小钩小漂。主线用0.8—1.5号强力线,脑线用0.4—1.0号柔软线;钩用秋田袖3—5号(或同类钩),细丝长柄钩;浮漂用1号枣核型小鲫漂。使用无倒刺钩更好。
七是用拉饵施钓。商品饵添加合适的拉丝粉,调出有黏性且雾化好的拉饵料,拉出的饵团如黄豆粒大小较适宜。
八是钓场要安静。钓友间距离在5米左右为好,近了声音影响上鱼。
九是钓场无论远近,都要结伴而行,互相有个照应,以免不测。
十是文明出钓,留大放小,保护环境优美清洁,不留垃圾,不破坏生态环境。
一、钓位钓点钓谚曰:“七分钓点,三分钓技”,如果钓位选择不好,鱼再怎么好钓,也是钓不着鱼的。小水库秋钓野鲫应根据鱼的习性,初、仲、晚三秋不同时间段灵活选择钓点。初、仲秋应选在浅水近岸树荫、高山砬体的阴凉处,深水区与浅滩交界处,浅水区缓流处,浅水区水底有乱石窖处
早春与立冬封冻前的这一段时间,大多数钓友都会把钓点定在深水。因为浅水区的水色很清澈,而且气温比较寒冷,大家认为鱼是不会在浅水觅食的。其实这种观念让不少钓友失去了很多钓鲫鱼的机会。多年的野钓经历证明,天气寒冷,浅水区一样可以钓到鲫鱼,而且多是大鲫。因为这两个季节
“入伏”后,高温“桑拿”天降临,给人的感觉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闷热。伏天气温高,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副热带高压会带来两种天气变化,常见的是多雨、闷热,再就是晴朗、高温、干旱,这种天气给钓鲫鱼制造了明显的障碍。于是有新手常问:“伏天的鲫鱼都到哪儿去了
炎热的夏天,多数钓友在大水面钓鱼时,大多是在3米甚至更深的水域做窝钓鱼。然而,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高,水温也高,天气变得潮湿而闷热。受水温越高含氧量越低的影响,深水处虽然凉爽了一些,但含氧量却低,并没有多少鱼咬钩,需氧量高的大鱼咬钩就更不积极了,出钓一天也钓
进入大暑节气,受南北地域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钓友正式迎来了野钓鲫鱼的大好时机。然而,在这个时间段里鲫鱼并非想象的好钓,要想有一个满意的钓获,需要钓鱼人掌握一定的钓鲫技巧。阳历7月22—23日大暑节气后东北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其天气的显著特征是高温多雨。气温
盛夏在一年四季中天气最热,气温和水温最高。野河里的杂草疯长,有的睡眠被水草全部遮盖,有的水面露着大小不等的草洞。繁茂的河草丛里,繁衍着许多浮游生物、小水虫、小鱼小虾,为鲫鱼们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鲫鱼们在这里,可以预防天敌的侵害,有可靠的安全感;繁茂的河草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