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名垂钓爱好者,一直喜欢野钓,因刚入门时性格比较急,手竿钓鱼往往坐不住,十有八九是空手而归,被钓友称为“喂鱼的”。后来我发现筏竿钓黄颡上鱼率大大高于手竿,我也就慢慢迷上了筏竿。下面我就近几年来筏竿钓黄颡鱼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钓具
筏竿原本是在渔排、渔船上垂钓的一种钓竿,大体分为插节式和振出式两种,竿体装配有小巧的导线环,竿柄处与海竿一样,有固定座可安装不同型号的渔线轮。筏竿的竿稍大体分为玻璃纤维(俗称玻璃钢)和碳素两种,其特点是灵、细、软,有较好的弹性。在日常垂钓中,我建议初学者在挑选筏竿时选导线环少、导线孔大的实心玻璃纤维筏竿,因为导线环少造成缠绕的概率小,导线孔大出线快,实心玻璃纤维筏竿结实耐用。外出垂钓我一般用1.5米、1.8米两根筏竿,1000型或2000型渔线轮,条件好点的钓友可选择多轴的轮子,出线顺畅,摇轮轻巧。钓线及串钩主线我采用尼龙线2号,子线1.5号或1号。钩子用长柄丸九7-10号倒刺钩。串钩线组坠在最下面,其上结3枚钩,钩与钩之间月20厘米,子线长约15厘米,这样就减少了钩与钩之间的缠绕。因黄颡鱼喜欢在乱石与水草多的地方,铅坠我使用20克的水滴形坠,以减少挂底的概率。
二、钓饵
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蚯蚓、田螺、河虾等均可钓获,但要根据不用季节、地域选取钓饵。以本人所在地而言,选用蚯蚓要远远好于河虾和田螺。在水库常年有流水的地方就地取材既方便又实惠。现场挖去的蚯蚓气味大、新鲜用作钓饵黄颡鱼开口好,每次外出垂钓基本不“空军”,但装蚯蚓有一定的难度。我将平时自己装蚯蚓的小窍门给大家讲一下,用镊子将蚯蚓取出放地面上的浮土中用手轻轻一沾,然后用剪刀剪成几个小段,将蚯蚓从头部穿入鱼钩,连续两次刺穿蚯蚓,最后留出一小段包住钩尖,这样防止其他小杂鱼把饵拉出吃掉。因现挖的蚯蚓在水中不耐浸泡,我30-40分钟更换一次蚯蚓,黄颡鱼吃食比较凶猛,脑袋一侧索饵就走,一般鱼钩都在嘴鱼边,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向后大力扬竿,然后迅速摇轮,这样更容易刺中鱼。
三、事项
垂钓黄颡鱼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要大家在实践中多把握几个环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把握好垂钓时间。在我地水库钓黄颡鱼大致有两个上鱼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晚19-21点;第二个高峰期是早4-7点。2.把握好垂钓天气。大家都知道阴雨天气好钓黄颡鱼,但我在水库夜钓时多次遇到大雾天,上鱼效果非常好。3.把握好提竿时机。我将串钩抛入水中,待铅坠完全落底后摇轮收线,将筏竿放置的方向与水面成45-70度的夹角,便于钓在底层索食的黄颡鱼。这时要把握好收线力度,由于筏竿竿捎较细,切忌把竿捎拉的过于弯曲,这样中鱼后发挥不出筏竿的优越性。我平时收线时让竿捎微弯钓线不下垂就行,这样鱼索饵后就会连续地大幅度向下弯曲,很少出现跑鱼现象。如果竿捎大幅度弯曲一下马上回线,这是大黄颡上钩的表现,应马上扬竿并迅速摇轮。
本人是一名垂钓爱好者,一直喜欢野钓,因刚入门时性格比较急,手竿钓鱼往往坐不住,十有八九是空手而归,被钓友称为“喂鱼的”。后来我发现筏竿钓黄颡上鱼率大大高于手竿,我也就慢慢迷上了筏竿。下面我就近几年来筏竿钓黄颡鱼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钓具筏竿原本是在渔排、渔
黄颡鱼觅食多在夜里进行,很适合夜钓。它属小型鱼类,一般重100~250克,500克的少见,大的长18厘米左右。下面将从习性、适钓季节和时间、钓点选择、钓具、鱼饵料、钓法技巧六个方面来说说夜钓黄颡鱼技巧。一、黄颡鱼习性习惯昼伏夜出,多在夜间觅食
黄颡鱼,其体长,腹部扁平,尾部扁而尾鳍开叉,口处下位,大而圆钝,眼小,并长有4对发达的胡须,身上布满黏液无鳞,长有发达的背鳍和胸鳍硬刺,刺尖中空有毒,一旦被刺,剧痛无比,严重的甚至出现休克症状。其体青黄色,大多种类身上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生活在水库、湖泊等静水
嘎鱼,北方的叫法,学名黄颡(sang,三声)鱼。也有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昂刺鱼等多种叫法。因其会发出“嘎嘎”的声音,故而得名。嘎鱼有刺,即其坚硬的鳍,所以上鱼后摘钩要格外小心。最关键的是,嘎鱼味道鲜美,且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黄颡鱼有哪些生活习性黄颡鱼又称黄颊鱼、黄刺、盎公鱼、黄腊丁和黄骨鱼。常见近缘种有岔尾黄颡鱼和江黄颡鱼等。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觅食活动大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狮等。
提问:我家附近有一座小水库,我喜欢来这里夜钓黄颡鱼和鲇鱼,通常用蚯蚓作饵,海竿和手竿一齐上阵。不过,在同一个钓位,我钓到的鱼却时多时少,收获很不稳定,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回答: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黄颡、鲇鱼这两种鱼吞钩较死,因此垂钓时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