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钓友回复
-
不是加粗的漂,正常漂尾粗细都不一样的,调六钓三应该是灵了,你提杆早了
bj_钓者89君
您说的是当漂尾加粗两目,或者一目时,钓二与钓三是不同的,对吗?否则,我觉得同一只漂子粗细不同没有区别。线的重量也是一样,无论轻重,只要恒定就无须考虑。
很久以前青岛
-
超过那个目数后才有所谓的多出来的剩余浮力,不要把剩余浮力拿来对比灵敏度。
很久以前漳州
-
所谓调6钓3比调5钓2在鱼吃口在2目内要灵敏,是因为调六时漂子在水中的体积更小?您是考虑的漂身下沉阻力是吗?
休闲钓鱼5
铅减小1目,也就是漂的浮力小了1目,漂在水中的体积也小了,所以调6钓3比调5钓2在鱼吃口在2目内灵敏。2目以上才有所谓的剩余浮力的区别
很久以前
-
Mark下,晚上回家认真看下学习下
很久以前北京
-
我在前面已经解释了,漂子露出水面时就会有剩余浮力。即:漂子吃铅量-线组总重量。剩余浮力与灵敏度没有直接但有见解关系。对同一支漂子而言,剩余浮力越大,参与平衡的浮力越小,因而作用在钩饵上的向上牵引力就小,需要池底分担的钩饵重量就越大,也就是钩饵着底就越“实”,也就是越顿;反之就越灵。
休闲钓鱼5
超过那个目数后才有所谓的多出来的剩余浮力,不要把剩余浮力拿来对比灵敏度。
很久以前
-
已经调平衡了。调得越高,水中体积越小,哪个阻力大?
bj_钓者89君
所谓调6钓3比调5钓2在鱼吃口在2目内要灵敏,是因为调六时漂子在水中的体积更小?您是考虑的漂身下沉阻力是吗?
很久以前漳州
-
都是下压3目,没有你所谓的实或不实
bj_钓者89君
我在前面已经解释了,漂子露出水面时就会有剩余浮力。即:漂子吃铅量-线组总重量。剩余浮力与灵敏度没有直接但有见解关系。对同一支漂子而言,剩余浮力越大,参与平衡的浮力越小,因而作用在钩饵上的向上牵引力就小,需要池底分担的钩饵重量就越大,也就是钩饵着底就越“实”,也就是越顿;反之就越灵。
很久以前漳州
-
说到底你还是考虑了漂身在下沉时的阻力作为对灵与钝的影响因素。我同意。那么你考虑过子线支撑力吗?
休闲钓鱼5
已经调平衡了。调得越高,水中体积越小,哪个阻力大?
很久以前
-
我们是共同讨论,不是争辩,至少目前为止我还没否定过您任何观点哈。
这么问没别的意思,就是请教,帮我明确提示一下是不是在考虑漂身阻力,仅此而已。您一用反问句,反倒使讨论复杂了。
休闲钓鱼5
已经调平衡了。调得越高,水中体积越小,哪个阻力大?
很久以前
-
有入水才有浮力,没入水的东西只能计算在漂自重里,所谓计算剩余浮力的意义只在于鱼口造成的目数变化,但这跟漂本身阻力,漂尾的粗细要一起计算的
bj_钓者89君
我在前面已经解释了,漂子露出水面时就会有剩余浮力。即:漂子吃铅量-线组总重量。剩余浮力与灵敏度没有直接但有见解关系。对同一支漂子而言,剩余浮力越大,参与平衡的浮力越小,因而作用在钩饵上的向上牵引力就小,需要池底分担的钩饵重量就越大,也就是钩饵着底就越“实”,也就是越顿;反之就越灵。
很久以前漳州
-
我是这么认为的,池底分担的钩饵重量小,则轻触底,也就是灵。池底分担的钩饵重量大,乃至于分担全部钩饵重量,则钩饵躺底,也就是顿。
很久以前
-
子线支撑力也算是笑话吧,你把子线从8字环处断开,结果会怎样
bj_钓者89君
说到底你还是考虑了漂身在下沉时的阻力作为对灵与钝的影响因素。我同意。那么你考虑过子线支撑力吗?
很久以前漳州
-
力学中有个简单的验证方法,断开力的连接点看结果,你说子线会不会立在水中
bj_钓者89君
说到底你还是考虑了漂身在下沉时的阻力作为对灵与钝的影响因素。我同意。那么你考虑过子线支撑力吗?
很久以前漳州
-
这么来思考是对的


休闲钓鱼5
力学中有个简单的验证方法,断开力的连接点看结果,你说子线会不会立在水中
很久以前
-
子线变化如果不好判断,那么铅和漂的变化就比较直观了,
bj_钓者89君
说到底你还是考虑了漂身在下沉时的阻力作为对灵与钝的影响因素。我同意。那么你考虑过子线支撑力吗?
很久以前漳州
-
文章里“我们再来考虑调五钓二和调六钓三的异同”好的朋友,我感觉异和同应该是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内来定义,也就是得有参照物。我来举一个例子:吃铅0.5克的浮漂,调钓52 63你或许可以知道它们的线组形态是啥样。如果换一个5.0吃铅的浮漂,同样调钓52 63可能它们的形态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样了。同一个浮漂调钓52 63鱼饵比重不一样,那线组形态也不尽相同。再者,同一个浮漂调钓52 63,鱼饵比重一样,但是两个鱼钩钩距不一样,(一个是1.5厘米,一个是4.5厘米)那线组形态也不尽相同。线组形态不同,可能就直接影响鱼儿进食的漂像。我说的这些,其实就是想强调一下要有对比和参照物。我感觉钓鱼的各个方面没有绝对的死规矩,应该是融会贯通的。个人一点肤浅之见,希望大家指正。

很久以前
-
没错我同意 不过我依然会用漂桶专门实验一下关于所谓子线支撑 也许会有一些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休闲钓鱼5
子线变化如果不好判断,那么铅和漂的变化就比较直观了,
很久以前
-
说的很棒,同意。不过我想说,当用吃铅0.5g的漂子调钓时,如果调五钓二与调六调三钩饵状态是一样的,那换成吃铅5g的漂子,理论上也应该是一样的。你另外所说的饵比重、钩间距等因素同理。您觉得呢?
八分音符ZARD
文章里“我们再来考虑调五钓二和调六钓三的异同”好的朋友,我感觉异和同应该是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内来定义,也就是得有参照物。我来举一个例子:吃铅0.5克的浮漂,调钓52 63你或许可以知道它们的线组形态是啥样。如果换一个5.0吃铅的浮漂,同样调钓52 63可能它们的形态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样了。同一个浮漂调钓52 63鱼饵比重不一样,那线组形态也不尽相同。再者,同一个浮漂调钓52 63,鱼饵比重一样,但是两个鱼钩钩距不一样,(一个是1.5厘米,一个是4.5厘米)那线组形态也不尽相同。线组形态不同,可能就直接影响鱼儿进食的漂像。我说的这些,其实就是想强调一下要有对比和参照物。我感觉钓鱼的各个方面没有绝对的死规矩,应该是融会贯通的。个人一点肤浅之见,希望大家指正。

很久以前
-
断开子线的链接点,子线会倒在底上,但是我们不应该看子线的变化,而应该看浮漂目数的变化。但是从浮漂目数的变化看不出那个支撑力来,唯一可以验证支撑力的办法就是保证其他条件相同,换不同型号的子线观察浮漂目数有无变化。(双子线都弯曲)
休闲钓鱼5
力学中有个简单的验证方法,断开力的连接点看结果,你说子线会不会立在水中
很久以前北京
-
用细线吊个钢球,然后你拿个针去顶钢球,看能不能把它顶起来。
牛城狙鲫手
断开子线的链接点,子线会倒在底上,但是我们不应该看子线的变化,而应该看浮漂目数的变化。但是从浮漂目数的变化看不出那个支撑力来,唯一可以验证支撑力的办法就是保证其他条件相同,换不同型号的子线观察浮漂目数有无变化。(双子线都弯曲)
很久以前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