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钓池连续试钓调五钓二与调六调三,明显感觉对提竿时机的把握不同。感觉调五钓二很灵,漂相清晰,钓鲫鱼适当放口,频中滑鱼;调六调三同样漂相清晰,但按照调五钓二的手法提竿,跑鱼概率明显增多(应该可以说明咬口不实,说到底还是时机早了或者晚了?)。
想和大家讨论一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先说调目。我们都知道调目是修剪铅皮从而减轻重力,增大剩余浮力,调目的高与低就代表着漂子剩余浮力的大与小。体现在钩子状态上,钩子所处的垂直位置上的区别并不大,比如半水调漂时,无论漂子吃铅多少,调五与调六,钩子的高低都只是6-5=1目的细微差别而已。但同样漂子(包括钩子)上浮或下降1目,剩余浮力的改变却因漂子吃铅的大小而不同。
再看钓目。钓目是通过直接上下推动漂子,延长或者减少漂下水线长度来改变目数的。下钩躺底时,下钩下饵重量被池底支撑,不再参与线组重力平衡。在此情况下,上钩轻触底,上钩上饵重量的一部分被池底支撑,剩余部分与铅坠继续参与线组重力平衡。设定调目完成后,下推漂子至子线+10cm距离,双钩正常搓饵,此时漂子的全部浮力必然都参与线组平衡,钩饵铅的重力仍大于漂子的全部浮力,产生的状态是漂子随线组全部没入水中,并继续下沉,然后下钩触底,继而下钩躺底,继而上钩触底,直至上钩触底后,上钩上饵的一部分重力被池底抵消,未被抵消剩余重力+铅皮重力与漂子的浮力相等,重新行程平衡,线组在水中静止。然后我们上推浮漂,漂子参与线组平衡的浮力在漂尖出水面露出目数后逐渐减小(露出越多,则线组浮力越小),而上钩触底约实,也就是池底抵消的上钩上饵重力越多。直至漂子上推的足够多,上钩上饵完全躺底,也就是分担全部重力在池底。
在明确了以上的调钓的全过程以后,我们在来考虑调五钓二vs调六钓三的异同,有没有些新的收获呢?
希望各位大湿、钓友提出见解。另外,我为此特意购置了漂桶,哈哈。最终,一定与同样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把问题搞清楚,给这个老话题一个比较清楚明白的定论。。
看看,学习一下
进来学习
漂目粗细不同影响浮力,调六钓三浮力大一些,所以更灵口不实。半水调要注意线的重量,品牌粗线不一样重量也不同
结品牌粗细不同,重量也不一样
您说的是当漂尾加粗两目,或者一目时,钓二与钓三是不同的,对吗?否则,我觉得同一只漂子粗细不同没有区别。线的重量也是一样,无论轻重,只要恒定就无须考虑。
同等条件下调5钓2和调6钓3钩饵在水下的状态完全一样
物理好棒
你想明白了吗
没入水哪来的浮力,同样下压3目浮力是一样的,多出的1目已经算在漂自重里面了。剩余浮力?这是哪个脑 残想出来的?
调5调6钩子的高低??不知道水线是做什么用的?
呵呵,解释一下名词。剩余浮力=漂子吃铅量-线组总重力另外到想问问您,不没入水哪儿来的浮力?
为了讨论的更清楚,还是别问反问句了水线的长度恒定,钩子的垂直高度如果没区别的话,那么调目也就没有高低之分了。
钓2目和钓3目,如果鱼口都是下顿2目,另一个多出来的1目没下水,浮力哪里来?难道你都是按黑漂计算的?
调目本身就是个平衡,所以没有高低之分,不同平衡之间受力不同,单纯的拿其中一样来对比?呵呵!
忽略线组下顿的阻力,同样下顿两目时,可以简单理解为线组重力同样增加了两目。
我不太理解我和你的分歧点在哪里,实际上我还没有提出任何观点,只是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见解。这么说吧,可以理解为:调到五目以后,当我们继续剪铅皮调至六目,钩子在水中只上升一目的距离。你觉得不是这样的吗? 但这或许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关键。
我同意你说的平衡,剪铅皮向下的力就小了,相对应的则是漂子升高,漂子参与到平衡中的浮力也减小,也就是我说的剩余浮力增加了。我觉得我们还是没有讨论到问题的核心,就是调五钓二与调六调三体现在实际垂钓效果灵与钝的异同存在吗?是什么。
铅减小1目,也就是漂的浮力小了1目,漂在水中的体积也小了,所以调6钓3比调5钓2在鱼吃口在2目内灵敏。2目以上才有所谓的剩余浮力的区别
相同,钩饵重量一样,不同,露出目数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