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矶钓变化多端,饶富趣味,但这种钓法该到哪里去玩呢?
(1)地矶。地矶指陆地周边的岩石(包括珊瑚礁)海岸,例如台湾本岛的东北角。这类钓场通常可以通过陆地直接抵达,所以前往下竿的人比较多,容易造成互相干扰或必须跟很多人争钓少量鱼的情况,以致收货可能较差。
(2)堤岸。堤岸人工建筑的海岸构造物,包括防波堤和码头。此种钓场理论上比地矶更容易到达,很多时候甚至是车辆可以直接开到下竿地点的。
(3)外礁。外礁是凸立在海中,与陆地不连接的小型礁屿。这些地方绝大多数无人居住,当然也就没有港堤设施和交通船来往,钓者必须找渡礁船载运才能上去垂钓。
上述场所都是浮游矶钓客下竿的主要去处,但每一类环境都有其独特的地形、水流与危险性,气息的鱼类也不同,所需装备、技法更是颇有差异,使得矶钓成为挑战性极高、需要动脑筋的运动,因此玩家必须学习大量知识、积累丰富经验,还得有健康的体格和正确观念,才能将这活动玩的精彩,玩的安全。
外礁的类别
日本人对于离岸的外礁,有个相对于地矶的称呼叫做“冲矶”,这个冲字就是海阳的意思。然后他们又根据外礁大小、远近、登岸难易与荒凉程度,给外礁钓场加上“荒矶”和“超荒矶”等不同等级。一般而言,离陆地较近、不是很难抵达,但略具危险性,需要搭乘渡礁船上岸的岛礁,可归类为荒矶;距离陆地稍远、岛礁体积很小,登录难度与危险性更高,一年可能只有三五天可以站人的远海孤礁,就是超荒矶。
不过这是概括性、很主观的分类,并无客观标准足以作为划分依据。
浮游矶钓变化多端,饶富趣味,但这种钓法该到哪里去玩呢?(1)地矶。地矶指陆地周边的岩石(包括珊瑚礁)海岸,例如台湾本岛的东北角。这类钓场通常可以通过陆地直接抵达,所以前往下竿的人比较多,容易造成互相干扰或必须跟很多人争钓少量鱼的情况,以致收货可能较差。
玩这种“使用浮标,钓组悬浮于水中”的钓法,有何基本重点需要把握?尽管“浮游矶钓”四个字的意思已算明确,但我们还是不时会看到一些有点像又不太像的称呼或玩法,这些玩法在不同地方或不同钓者的挂念里,常被赋予不同的归类,可是仔细分析后,你会发现他们基本都还符合上述定义
沙梭属于海洋中的微型鱼类。在海钓的盛宴中,钓沙梭之能算是一盘开胃菜,对于想“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海钓人来说只够打打牙祭,甚至有些人还对此不屑一顾。但海钓长时间没有动静的情况是常见的,而沙梭轻轻的咬钩就像极端闷热时扑面而来的一股凉风,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沙蚕是钓近海鱼类使用最广的鱼饵,素有海钓“万能饵”的美誉。沙蚕共分红沙蚕、青沙蚕、红蜈蚣、青蜈蚣4种,一般体长5~20厘米,分布较广,黄海、渤海沿岸盛产,视栖息地土质颜色而存在变异。用活沙蚕作钓饵非常简单方便,首先将钩尖从沙蚕的头部或尾部刺入,再推满钓钩
随着我国休闲垂钓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垂钓爱好者不满足于淡水钓,纷纷加入海钓的行列中。因收身体平衡机能不好等条件的影响,不少钓友在海钓过程中会出现晕船的现象。即便是多次乘船出海海钓的钓友们,因钓船在海上航行,有时会遇到风大浪高,船体上下急剧波动
海竿钓线经常会缠(俗称“绞上劲),严重时会缠绕成绳状。摇轮收线极易把绞成绳套的鱼线收入绕线轮内,抛竿时卡线、断线飞坠常有发生,钓者颇感烦恼。笔者有一法,在垂钓时可随手把缠绕的渔线复原,操作简单,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