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饵中增加味料,现在已经越来越普遍。很多钓鱼小药就是起这个作用的。不同的鱼儿会对不同的气味和味道有所偏爱,所以在钓饵中增加味料时,也需要针对不同的鱼儿以不同的配方进行配置。只有对不同的鱼儿投其所好,才能获得好的钓绩。因此,凡是能散发某种独特气味、能诱集鱼儿的物质,都可以成为增味料。各种鱼儿的食性及嗜好不同,因此增味料也有很多种,主要有香味料、甜味料、酸味料、腥味料等。
增味料有特殊的诱鱼作用,它既可以用作蘸饵,又可以作为钓饵的配料。其主要特点如下。
1、诱鱼力强。增味料均是能散发浓烈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的气味都比鱼类平时食物的气味浓烈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因为鱼类的嗅觉极为灵敏,隔很远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只要这种气味一出现,鱼儿便会奔饵而来,群鱼汇集。
2、选择性大。有的鱼喜欢这种气味,有的与喜欢那种气味,如果想专钓某种鱼,就得使用它说喜欢的增味料,如鲤鱼喜香甜,就要给他准备香甜的增味料;鲢鱼偏爱酸味,就得用酸味较浓的增味料来进行引诱。
3、用量少。一般的增味料浓度很高,在使用时不宜过多,只需少量即可达到诱鱼的效果。如蘸饵,每次只需在饵料外蘸上少许即可。如果用得过多,使气味太过浓烈,鱼儿反而会因为不适应而使饵料失去效果。因此,在使用增味料时,要特别注意适量添加。
4、品种繁多。能提供不同气味和味道的物质极多,随着不断开发,市场上的增味料品种也在日益增多,钓鱼对于增味料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鱼的种类与水域不同,垂钓所需饵料也不同。所以很多钓友每次钓鱼,都带有几种饵料并按情况加以调配。这样一来,每次用不完的鱼饵如何保存变成了钓友们关注的问题了。
如果是商品饵,可用小瓶存起来,将包装上的使用说明贴在瓶上,另可用贴纸写上鱼饵的生产日期和拆封日期,外出垂钓时只带几瓶钓饵即可。很多钓饵的脱脂技术做的不太好,很容易因高温日晒和受潮而变质,导致不能再次使用,有钓箱的钓友可将不同的小瓶放在钓箱内,用后马上放回钓箱,这样可以减少日晒雨淋对钓饵的影响。回家后再用湿布将各小瓶擦干净,放在阴凉处,这样有利于保质和减少虫鼠的侵害。
如果是鱼虫,保存的方法便不一样了,保存活虫宜放于盆内,每天换水一次,可以活3~4天。盆放于阴凉背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夏天气温高,密集的鱼虫拥挤、缺氧、饥饿,容易死亡,可利用冰箱保存。将红虫、水蚯蚓、螺肉等放入方形塑料小盘内(可利用装糕点的塑料小矮盘),铺薄薄一层,经冷冻室速冻后,集中放入密封的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保存活沙蚕最好用冷干毛巾包裹,可有效地吸附水分和受伤虫体流出的粘液,保持饵团干燥,控制钓饵温度均衡,延长保质期,防止沙蚕短时间内死亡及腐败变质。
在钓饵中增加味料,现在已经越来越普遍。很多钓鱼小药就是起这个作用的。不同的鱼儿会对不同的气味和味道有所偏爱,所以在钓饵中增加味料时,也需要针对不同的鱼儿以不同的配方进行配置。只有对不同的鱼儿投其所好,才能获得好的钓绩。
面饵是垂钓活动中最为普及,也最为方便、适用的钓饵。它适用于垂钓各种鱼类,如鲤鱼、草鱼、青鱼、鲢鱼等,几乎所有的鱼都喜欢吃。面饵的制作方法是:将玉米面和小麦面粉以6:4的比例混合后,用凉水浸泡一天,再上笼蒸煮。
配制鱼饵时,要考虑所钓鱼的食性、习性。也就是说,钓什么鱼配什么饵。鱼类主要利用嗅觉来摄食的。鱼的嗅觉非常灵敏,据说比警犬强数百倍,这就是为何人们在夜里垂钓时,鱼依然会咬钩了,以鲤鱼为例,理论与不但嗅觉号,而且味觉也很发达。
在我们使用液体饵时,无论使用渔具店的成品饵还是自制饵,一定要注意用量适度,宁少勿多。否则效果适得其反。现在介绍几种适合自制的液体饵配方:(1)山柰15克,丁香15克,曲酒500毫升。将3种原料装入瓶中加盖密封半个月后即可使用。
用饼粉发酵后的使用效果比直接用饼粉作诱饵要好,因为发酵后的饼饵有香甜味、微酸味,这两种味道都会受到鱼的喜爱。暴晒发酵法饼粉是将饼块经过加工研碎而成的,为方便可以直接去市场或渔具店购买。饼粉适量(根据自己的需要量),加水拌湿。饼粉与水的比例为1:0.8。
一位钓友外出钓鱼,到了傍晚,所配的饵料已经用完,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车的后备箱里还有一袋存放了很久的饼粉饵。他打开袋见饵已发黑变臭。稍微犹豫便决定用此饵再钓一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