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鱼饵时,要考虑所钓鱼的食性、习性。也就是说,钓什么鱼配什么饵。鱼类主要利用嗅觉来摄食的。鱼的嗅觉非常灵敏,据说比警犬强数百倍,这就是为何人们在夜里垂钓时,鱼依然会咬钩了,以鲤鱼为例,理论与不但嗅觉号,而且味觉也很发达。除寒冷季节喜觅食蚯蚓等高蛋白动物饵料外,一年中绝大部分摄食期内,鲤鱼主要觅食醇香的谷类、豆类以及甘甜的薯类等素饵。因为长时间的摄食习惯,已使它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条件反射,因此对二五的香甜气息也保持着一种独特的爱好。古人云“临渊垂钓,必芳其饵”“善钓者出鱼于千仭之下,饵香也”,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同样的道理,制作饵料自然应该以香甜为好。与喜食浓甜的鲫鱼相比,鲤鱼则喜欢淡淡的香甜饵。这里的“浓”和“淡”绝不是以人的感觉为标准的。鱼的嗅觉、味觉比人类强数百上千倍,若人闻过、舔过觉得可以,对于鱼来说可能就过于强烈了。有人采用过量的大曲酒和饵,抛饵后鱼星(鱼拱动水底污泥产生的水泡)迭起却不咬钩,其道理就在于香味将鱼儿聚来,味道过于强烈使鱼受不了刺激而无法吞饵或吞而复吐,即“嗅酒香而聚,尝酒辣而离”。有人为求其甜,过量搀兑食糖、蜂蜜、奶粉、香精之类(以人的口感为标准),往往也会使鱼因难以承受而弃之。
在制作饵料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香甜的物质,这样会增加其诱惑力,但也不是所有香甜的东西都灵验。在所有的香甜物质中,又以天然的原料为最好,合成的香甜物质稍差些。天然香甜原料中,又以谷、豆、薯类以及其他植物类的天然气息为佳,如炒芝麻粉、蚕豆粉、黄豆粉、麦麸、香油、曲酒、丁香、桂花等。合成原料中,有椰蓉、香草、菠萝、香蕉等香型香精,以及香兰素粉盒某些中草药等。这些东西的调配使用,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区别,需要做到浓淡适度,气味与适口性相统一,以及诱饵、钓饵有别(诱饵起到将鱼诱来的作用即可,钓饵则使被诱来的鱼产生强烈的吞食欲望。这一般要经过钓者反复试验才能取得切实管用的效果)。
除此之外,诱饵和钓饵的配制还有以下几个要点。
1、在滤食性鱼类、掠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中,杂食性鱼类鱼草食性鱼类比较偏爱甜、酸、香等味,拒绝辣味,反对苦味、异味。故在配饵选料时,应注意避免用辣、苦等味的物质。
2、诱饵和钓饵的颜色要用白色或黄色,以便引起鱼类的注意力。因为鱼的视力有限,加之水体中的淤泥多为黑色,用其他颜色作诱饵或钓饵不能达到醒目的效果。唯有白、黄两色才能与水体中的黑淤泥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引起鱼的注意。
3、诱饵制成松散型,颗粒要略微粗大写,鳊鱼诱饵快速落底,以达到快速聚鱼、迅速上钩的目的。同时也应注意诱饵的物理性能(雾化作用)。钓饵要制作得紧凑些,黏性要大,并有一定硬度,下水后不易散开。
4、针对不同的诱饵和钓饵,只能选用一种香型。勿将两三种不同香型的诱饵或钓饵合在一起使用,避免气味相互抵消、串味,或是声称其他的怪味,使鱼厌食反感。
5、配置诱饵和钓饵时,应注重化学性能与物理性能的利用,在植物类诱饵中克适当地加入一些中草药炮制的添加剂,增强鱼饵的色度和味道,如用酒泡丁香、山奈、茴香、细辛、通草等中草药及,但必须禁止使用某些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鱼类生态环境的化学位置。
6、配制诱饵、钓饵,要针对钓场(尤其是池塘)所投喂的钓饵,只有这样才会有收获的保障。
配制鱼饵时,要考虑所钓鱼的食性、习性。也就是说,钓什么鱼配什么饵。鱼类主要利用嗅觉来摄食的。鱼的嗅觉非常灵敏,据说比警犬强数百倍,这就是为何人们在夜里垂钓时,鱼依然会咬钩了,以鲤鱼为例,理论与不但嗅觉号,而且味觉也很发达。
在我们使用液体饵时,无论使用渔具店的成品饵还是自制饵,一定要注意用量适度,宁少勿多。否则效果适得其反。现在介绍几种适合自制的液体饵配方:(1)山柰15克,丁香15克,曲酒500毫升。将3种原料装入瓶中加盖密封半个月后即可使用。
用饼粉发酵后的使用效果比直接用饼粉作诱饵要好,因为发酵后的饼饵有香甜味、微酸味,这两种味道都会受到鱼的喜爱。暴晒发酵法饼粉是将饼块经过加工研碎而成的,为方便可以直接去市场或渔具店购买。饼粉适量(根据自己的需要量),加水拌湿。饼粉与水的比例为1:0.8。
一位钓友外出钓鱼,到了傍晚,所配的饵料已经用完,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车的后备箱里还有一袋存放了很久的饼粉饵。他打开袋见饵已发黑变臭。稍微犹豫便决定用此饵再钓一会鱼。
天气炎热鱼不是很好钓了,夜钓可能会有不错的收获,有时候用商品饵料垂钓小鱼闹钩非常厉害。如果是野钓大鱼的话不妨试试自制的钓鲫鱼钓鲤鱼窝料和饵料配方。野钓鲫鱼钓鲤鱼通用型窝料自制方法:大米、玉米碴子各一份、小米一份,加入适量蜂蜜,加入半瓶山奈丁香浓缩液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小杂鱼闹钩已很严重,红虫、蚯蚓闹够更严重,面食使用的越来越多。但是遇到小杂鱼多的地方还是闹钩严重。在长期的垂钓过程中自配了一种粘饵,垂钓效果很不错,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小鱼闹窝,同时窝子里的鱼越聚越多。这种饵料是由主料、辅料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