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今年初在烟台夹河冰钓,俺早晨八点多上冰,凿开一个老冰洞守到中午十二点多,直到中午开饭,一口儿也没见到!吃过午饭在冰面上溜达了一圈,换地儿在不远处另开一个冰洞,结果这回下钩不到半小时就看到浮标轻顿了一目,抬杆——中鱼!
此后鱼口儿不断,试着不用红虫,两钩全挂拉饵,也照吃不误,竟然还出现两次双飞!而后来的一位哥们儿“坐吃水空”偷懒图省事,坐在俺原先的那个冰洞边上直接下钩钓,结果和俺原先一样,两个多小时没有鱼口儿,看到俺这里上鱼不止,憋不住拎着杆子凑过来,两人同钓一个冰洞。待到下午四点收杆,俺钓获大小鲫鱼五十多尾,“坐吃水空”钓获二十多尾。临走时,俺们特地在这个冰洞边上做了记号,准备第二天继续钓这个洞子。
第二天不到八点俺就又赶到冰河,哪知道俺昨天开的那个“高产洞”早被河边村里的一位老哥“霸占”了。
无奈俺只得另寻地儿开洞。结果三个多小时连换两个冰洞都没戏,其中一个冰洞下面水草很密,钩饵根本下不到底。倒是坐在俺们昨天那冰洞前的老哥用蚯蚓在不断地上鱼,离俺西南方向大约十米有一位小哥也在不停地上鱼!
正在俺打算开第三个冰洞时,突然看到西南方向那位小哥在接了一个电话后匆忙起身收拾家伙。“他要走”!俺的脑袋第一时间做出了准确判断,紧接着俺的脑袋又做出了正确的行动选择——凑过去!
拎着鱼竿凑到哪位小哥面前,“兄弟,咋不钓了?”俺给小哥递上一支烟,“恩,单位打来电话,要我去港站接货”小哥点上俺递过去的烟说到:“这个洞不错,可惜俺有急事要走了,老哥您搬到这里钓吧。”
嘿嘿,正合俺意!谢过小哥后俺在这里开始下钩,结果刚找好底儿,水下就给了一个小阴口儿,提杆——中鱼!
后续不表,总之还是钓到下午四点收杆,斩获四十多尾!
诸多如上述野钓经历,使俺深深体会到:在鱼儿密度不高的自然水域野钓,尤其是早春和冬季,“严防死守”的钓法不可取!在一个钓位靠上个把小时不上鱼,趁早儿换地儿!或者多打几个窝点轮流走钓,如此,可以肯定地说:最后的收获绝对要比死守一两个窝点要好得多,诸位钓友特别是新钓友您不妨试试.
总结:不少热衷于野钓的钓友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野钓的过程基本就是一个人找鱼的过程。
无论是江河湖泊还是坑塘库沟,特别是较大水面的野钓场,都是水广鱼稀,鱼儿们又大都喜欢聚群游弋。在此条件下,它们一般喜欢在哪里聚集(鱼窝),或是游动时经常经过哪里(鱼道),哪里就是钓友们最好的钓点和钓位。
有经验的老手往往能够根据地形、水色、风向等因素准确判断鱼儿的聚集处,这也是老手钓获一般情况下总是强于新手钓获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变幻莫测的水晶宫毕竟是人们无法直观的神秘世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很难保证随时随地、每次都能准确判断鱼儿聚集之处。因此在野钓中,找鱼走钓——就成为野钓发烧友必修的一门功课。
如果说夏秋季节野钓,一些“懒惰”不愿走动的钓友可以通过定点打窝守钓也会有不错收获的话,那么在早春野钓和冬季野钓,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早春和冬季天寒水冷,水下鱼儿懒动,即使你打了重窝,也难于将鱼儿诱聚过来,因此早春和冬季野钓,从一而终的死守一个钓位往往收效甚微。与此相反,如果此时能够采取走钓的钓法(有钓友称之为“满塘飞”),也就是主动变换钓位找鱼钓,则往往收获颇丰,甚至一旦运气好找准了“鱼窝”,再加上天气好,饵料对路的因素,有可能比夏秋季节的钓获率还高!
记得今年初在烟台夹河冰钓,俺早晨八点多上冰,凿开一个老冰洞守到中午十二点多,直到中午开饭,一口儿也没见到!吃过午饭在冰面上溜达了一圈,换地儿在不远处另开一个冰洞,结果这回下钩不到半小时就看到浮标轻顿了一目,抬杆中鱼!此后鱼口儿不断,试着不
落坡岭水库座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王平镇,属于永定河水系的下游,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由于这里交通还算便利,不仅有火车站而且开车或坐车都极为便利,距市区也不算很远,这里便成为喜欢野钓的朋友们的天堂了。曾几何时,这里也算得上是水草丰美,鱼虾
2010年即将过去,考虑到天气及工作情况,虎年的钓鱼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所以,提前把本年度的钓鱼工作进行一下总结,以之最的形式奉献给大家。一、开杆时间之最2010年1月1日,晴,气温1度到零下7度,在东河垂钓6个小时收获鲫鱼6.5斤,新年开门红!以前年度
今天又去兰顿河钓鲫鱼了,9点开竿,下午2点半狂风大作,钓友的话说是一阵妖风,不得不提前收竿,收获不如昨天:28条鲫鱼。我分析的原因在于要变天,西南风气压低,鱼儿索食欲望不高。兰顿河是我的根据地之一,我只有初冬和早春在这里钓鱼,夏天杂鱼多。一个
10月2号老大哥打来电话说最近很闲蒙古溜达溜达,6月份正好有个不错的游钓区域没有时间探寻,这次正好去一探究竟,也为明年的游钓活动再拓展一些私密原始的地域,说走就走,3号中午时分回到阔别2月有余的蒙古国,从繁华的国内都市回到地广人稀的蒙古高原,感
许多次的远征赶到库边都是将近傍晚,途中确山小酌的耽搁使得这次也没能例外。汤泉池熟悉的大桥,熟悉的码头,明知道不是季节,我们依然来了。远山点缀着赤黄,在满目苍翠的映衬下显得愈加地醉人。就要立冬了,鲇鱼山尚没有暮秋绚烂的色彩,季节的转换在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