鲂鱼又名武昌鱼、团头鲂,原产于湖北省梁子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鲂鱼生性温和,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不耐低氧,喜溶氧含量高、水质清新的微流水域环境。鲂鱼属纯草食性鱼类,但有时受气候、温度的影响,偶尔也会食用一些其他饵料甚至荤饵,是广大钓友喜爱垂钓的对象鱼之一。
一、出钓时间:在我国北方,每年的4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0℃时就可以。出钓时最好选择天气晴朗的稍有三四级以下的小风日子。北方的温度在晚春、初夏季节还不太高,所以在这个季节出钓应尽量选择中午前后的一段时间。具体地说,以每天的上午9点以后到下午16点为宜。当然,最好的季节还是在7~9月,这一时节是钓鲂鱼的黄金季节。
二、钓具:1.鱼竿。一般来说,选用调性中等、竿身硬挺、竿梢软韧的4.5~5.4米手竿为佳。2.渔线。宜选用与钓竿相匹配的较细而柔软的,切水性能好的渔线为主线。一般钓300~500克的鱼,主线选在l一1.5号即可,脑线要相对更细一些为佳。3.漂、坠、钩。宜选用漂身中等、漂尾醒目细长的小号立漂。具体地说,有两种漂都比较适宜钓鲂鱼:一种是漂脚为竹脚、钢脚或粗短碳脚,漂身短粗,漂尾较长的类似于打浮的漂;一种是漂脚为长碳脚,漂身收肩,收尾较缓(细菱形)漂尾适中的类似于钓半水以下或钓中截口及离底的漂。钓鲂宜选用那些钩条较细、钩门稍窄些的钩,如海夕、袖、OC钩等。还因为鱼嘴很小,故选钩宜小不宜大。4.饵料。鲂鱼属纯食草型鱼类,和草鱼的食性很相近。5.调校钓组。同其他钓法一样,手竿钓鲂的钓组调校重点也是在浮漂。可挂饵调漂。方法很简单:用自己常规饵挂双饵半水调至1-4目均可。
三、钓位和滞留层:1.钓位的选择。一是近岸的大片水草的较大空隙处;二是水位有落差但水色不太浑浊的水域处;三是进出水口;四是深水和浅滩的交汇处。2.滞留层。通常情况下,气温水温较低时,鲂鱼会在较深的水层活动。以在水深3米的库塘为例,当水温在18℃左右时,它们一般会在距离水底二三十厘米附近水层活动;而水温升至25℃以上时它们则会活动在水体的中层。由于个体大小的差异,它们滞留的水层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浅水域的鱼个体会小一些,反之则大一些。钓时,应以由深至浅、层层摸索为准则。
四、钓法:1.走钓法。折断近水岸边的草类(如芦苇、蔓子)数根,使其与根部相连头部嫩尖嫩叶隐人水中,制成简单草窝。如此在钓点附近的岸边做若干个。将双钩挂与草窝相同的小段草饵,钩尖呈微露状。等到鲂鱼到近岸撕咬窝草时,将钩饵轻轻伸到草窝的前三四十厘米的深度,黑漂即可提竿。2.守钓法。取鲜嫩青草打成直径10-20厘米草捆三个,用尼龙绳将一端绑在岸边,另一端用绳分别间隔系上三个草捆,再系上重石块抛入钓点,使三个草捆在钓点水域呈上中下全泳层分布。若发现有碎草末、鱼星泛起,即表明鲂鱼已进窝,可根据窝饵状态判断鱼儿的滞留层,调整所钓的深度。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用以植物性为主制作的粉饵或商品饵打窝,只是要注意诱钓结合即可。3.提竿时机。提竿不宜太早亦无需用力太大。当发现咬钩信号时,最好选择黑漂时提竿。
鲂鱼又名武昌鱼、团头鲂,原产于湖北省梁子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鲂鱼生性温和,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不耐低氧,喜溶氧含量高、水质清新的微流水域环境。鲂鱼属纯草食性鱼类,但有时受气候、温度的影响,偶尔也会食用一些其他饵料甚至荤饵,是广大钓友喜爱垂钓的对象鱼之
钓白条并不难,在有白条的任何水域都可以钓到。但要想每次提竿都能钓到而不提空竿却是很难。这说明白条相当刁滑而富有经验或钓者对漂讯的判断出现偏差而导致提空竿的次数较多。一、白条的生活特性:白立等可取属于水域上层活动和摄食的小杂鱼,常成群结队游
黄鳝属无鳞鱼类,体圆滑细长,头部稍大,呈钝三角形,口具细齿,肉食性;生活于淡水中的黄鳝个体较小,成年期体长40—50厘米,体重100—150克;而生活在海洋中的海鳝,它们捕食凶猛,以小鱼、虾、蟹为食,最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15千克。淡水黄鳝又称鳝鱼、长鱼,盛
红尾韰,体型较长,鱼鳞为银白色,嘴尖,尾巴呈浅红色,据说与“箭杆”、“翘嘴壳”同族。大的有4~5千克,小的也在100克以上。其肉质细嫩、鲜美而不腥。阆中江河水库均分布有此类鱼种,尤以嘉陵江、白溪河乱石滩、升钟水库居多。它喜欢在中上层水体中生活,性情急躁、凶猛,
一、钓具准备。3.6米手竿,钓点1米以上水深离岸2米多远就可以,坡缓水浅的地方适当用长一些的竿子。主线0.8号—1.0号,子线0.4—0.6号,齐竿线。笔者用1号OC无倒刺金袖钩。翘嘴鲍个体较大的应加大线号钩号。宜选用短脚、短尾、短身、负载能力大的橄榄形小号浮
鳊鱼,古人称鲂鱼。鳊鱼属中小型鱼类,尾重多在l~2斤。一、钓点:1.鳊鱼多于水底岩石处觅食,多石处水质清洁,水生动植物较多,易于摄食,故宜选点在缓洄流有沙石水域。2.夏初是鳊鱼繁殖期,多集群游向食源丰富、产卵之处,一般为水深2米左右的河(湖)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