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凡是双钩离底10厘米以上的垂钓方式都可称之为钓浮。钓浮可大致分为钓离底、钓半水、钓水皮三种方式。要想钓好浮,须做好如下几点:
一、钓浮的必备条件
钓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鱼已离底上浮就食;上浮就食的鱼密度很大。当这两个条件具备后,才可以实施钓浮。
二、钓浮的有效漂相
钓底是在浮漂静止时抓信号而获鱼,是“静止中的运动”;而钓浮主要是在浮漂下沉的过程中抓信号获鱼的,这是钓浮的有效漂相与钓底的有效漂相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钓浮的有效漂相有;1.浮漂下沉过程中的突然停顿。2.浮漂下沉过程中的突然加速。3.浮漂下沉中的突然上顶。4.浮漂站立后的明显超时停顿(即该下沉的时候仍不下沉)。5.浮漂站立后露出水面的目数高于正常的目数。总之,有别于浮漂正常站立、到位的一切异常现象都可视为鱼讯,但以上五种漂相最为常见。
三、浮漂的调与钓
由于钓浮是在浮漂的运动中抓信号,所以没法设定钓目。比如说,浮漂站立停顿时水面露出8目,停顿3秒钟后开始正常下沉,那么在下沉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鱼讯。鱼讯可能出现在浮漂下降到7目时,也可能出现在6目、5目、3目等任何目数,因此钓者完全不必考虑钓目。那么,调目应如何设定呢?这要根据具体的水情和鱼情了。一般情况下,如果钓的浅,可适当调高,调8目左右,随着水深的增加,调的目数应随着减少,钓的深度若在半水以下,可以调成平水甚至水下。
垂钓时如出现下列情形,要对铅坠进行调整:1.浮漂在整个下降过程一直没出现鱼讯。这是因为铅坠太重致使下沉太快,鲫鱼追不上钩饵,应该一点一点的剪铅皮,直至出现鱼讯。2.浮漂翻身即被托住致使不能下沉。这是因为铅坠太轻致使下沉慢,钩饵被小杂鱼接住了,要一点一点地加铅皮,直至浮漂能顺利下沉并出现鱼讯。
四、找鱼层的技巧
钓浮是在鱼已离底时采取的变招,钓者必须知道鱼上浮的高度,即找到鱼层,才能钓好鱼。找鱼层要一点一点的试探。当你认为鱼已离底并准备钓浮时,先把漂座下移10厘米,即从离底10厘米找起。为什么要从10厘米找起呢?这个数字是众多钓友在多次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而且是被反复验证的。鱼层一旦找准,会让你的垂钓变得容易。
在垂钓过程中,鱼层不是一成不变的,钓鱼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水线,找到新的鱼层。比如:垂钓时浮漂出现下行不畅或下不去的现象,提竿又无鱼,这有可能是鱼又往上浮了,要把水线调短;正在垂钓时忽然觉得浮漂在整个下降过程中没信号了,这时要考虑到鱼往下沉了,应把水线调深。只有找准鱼层,浮漂出现的信号才真实,这就是要找鱼层的原因。我要强调的是,找鱼层与上文讲的增减铅皮并不矛盾,钓鱼人可以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有关钓浮的其他方面的技巧,如钩组、用饵、用竿等,笔者没什么很深的体会,不敢妄谈。最后欢迎广大钓友指正文中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凡是双钩离底10厘米以上的垂钓方式都可称之为钓
在钓鱼的准备过程中,用什么样的鱼饵是必备课,因为饵不对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那怎么样才能做到用饵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未钓之前,首先要了解鱼情、水情,再酌情选饵。常规来说,不管是腥、香、淡都能钓到鱼。钓鱼并非越香、越腥、味越大越好。鱼的嗅觉
搓饵钓底搓饵钓底是最基本的垂钓方法之一。钓底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有:调整规范的调目,找到底的准确位置,设定适当的钓目,把鱼压在水底,尽量不要让其乱层。把鱼压在水底尽量不要让其乱层是个比较重要的技术,这需要饵料方面的配合,比如不能使饵料雾化的过快。基于这个要求,我
悬浮饵,又称雾化饵。过去,以鲤鱼、鲫鱼为主要对象的传统钓坠钩沉底,如果气压低,鱼不沉底就没辙了。然而台钓后变了,连续搓松散饵抛钩,钓饵的1/3-1/2在下沉中被水溶解了,化散为悬浮微粒。提高抛钩频率,1分钟抛钩7~10次,3~5分钟后钓点附近积聚了大量悬浮微粒
在水库,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传统钓爱好者抛下钩饵后静静地守着,一天也许就是一两个信号,但是总能钓上大鱼;可是也有部分传统钓爱好者也是和他们一样死守,却很难钓到鱼。也有不少台钓爱好者,按照台钓的习惯使用线组和饵料。线组用的细小,抛竿频率高,他们
台钓中配饵很重要,口味对了才能钓上鱼,包括鱼饵的味型,状态等都要考虑,在使用鱼饵过程中更要讲究搓拉结合,正所谓台钓用饵之道在于搓拉结合。搓,搓饵;拉,拉饵。主要形式为先搓后拉,先搓松散大饵离底或沉底抖散,作用是诱鱼。窝做成后搓小饵钓底,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