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将铅皮慢慢剪去,一直到漂尖露出水面半目或呈水平。然后,在双钩中的任何一钩挂一颗鱼饵,再往钓区抛出。此时会发现浮漂往下沉,之后修剪铅皮,重新挂一饵抛出。如此反复,修剪铅皮,直到浮漂在一颗鱼饵重量之下能悬浮停在半水,漂尖露出水面呈水平状为止。但要注意,调漂用的鱼饵大小不是以习惯使用的大小,要估计鱼饵在池底的大小,因为鱼饵从水面下沉到池底的过程中肯定会溶化掉一部分,一颗正常的鱼饵从水面到池底大概会溶化成只剩2/3左右。所以,调漂时要将使用的鱼饵取出一小团搓黏,使它不易雾化,并以正常垂钓鱼饵的2/3体积左右挂单钩半水调漂,这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恰到好处才行,鱼饵体积大小不能时大时小,因为这颗鱼饵的大小决定了浮漂的调目。如果选用的浮漂浮力偏小或漂尖的长度偏长,可以从修剪铅皮中使浮漂漂尖露出1目或1目半;假如漂体和浮力偏大,漂尖又短(如空心尾),可以调整漂尖露出半目或平水。
2.调漂完成后,再将不带鱼饵的空钩抛至钓区,可见浮漂下沉到某一目就不再下沉了,这露出的目数就是今天你使用的调目。这个调目数就是你今天结合了鱼饵重量、钩重而调出的最适合的调目,可能有的浮漂浮力大的在3目,有的浮漂浮力小的在5目;同样一支浮漂与钓组,可能由于昨天鱼饵重的在3目,今天鱼饵轻的在5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目数就是我所说的中心调目,有了这个中心调目,浮漂才有灵与钝。接着在钓鱼的时候,我们会将钓目推高、拉低来调整控制鱼饵在池底的状态,这样才能做出我们所要求的各种迟钝和灵敏的钓目。
3.以这种方法调漂,完成之后,双钩挂饵抛出,浮漂一定会缓慢下沉,接着再将浮漂往上移动,一直至双饵到底露出2目就可施钓。我认为,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因为悬坠钓的浮漂功能主要是控制鱼饵在池底的状态。鱼饵在水下保持轻触底状态为标准。这种调漂法绝对保证鱼饵到底,两颗鱼饵的重量既不会因浮漂的浮力不够而由池底大部分承托负担造成迟钝现象,更不会因为盲目的调几目而造成浮漂的浮力过大,出现鱼饵不到底和找不到底的事情发生。这种调法的目的是控制鱼饵重量的一半由浮漂的浮力向上牵引,另一半由池底来承托负担。这种方法一定能保证长钩稳定轻卧在池底,短钩也能稳定的触底。
悬坠钓的调漂标准应该以浮漂控制鱼饵在池底处于轻触底的状态为中心,以这中心再分离一饵到底一饵悬空、双钩卧底或半水浮钓等其他理论。
不考虑鱼饵在池底的状态及池底对鱼饵承托力的作用,不管什么情况下把浮漂的目数调得很低而造成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鱼饵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担的下迟钝现象,严重者会双饵陷于淤泥,甚至会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令线组无法绷直,导致松弛,影响第一时间鱼讯传递到浮漂的过程,更严重的会在传递的过程中把信号消耗殆尽,无法得到信号提示。如果是盲目地把浮漂的调目调得太高,也会造成找底困难或根本就找不到底的上迟钝现象。
1.首先,将铅皮慢慢剪去,一直到漂尖露出水面半目或呈水平。然后,在双钩中的任何一钩挂一颗鱼饵,再往钓区抛出。此时会发现浮漂往下沉,之后修剪铅皮,重新挂一饵抛出。如此反复,修剪铅皮,直到浮漂在一颗鱼饵重量之下能悬浮停在半水,漂尖露出水面呈水平
在野钓中,我通常使用星漂,有时也使用立漂。立漂匹配的坠子较重,容易远投,在小风小浪中稳定性较好,有鲜艳色格的漂尾直立在水面上,轻微的上下变动容易看清楚。在钓点比较远、水底比较平整时,多用立漂悬坠钓法。野钓中选用什么样的立漂比较合适以前我
以长竿短线为代表的沉坠钓法和以竞技钓鱼为主力的悬坠钓法,由于坠体处于水体中的位置不同,鱼咬钩子线拉动的方向不同,所构成的漂相是有差异的。具体特征是:沉坠钓的坠体是触底的,而坠体重并未完全由浮漂承载,鱼咬钩时必须提升或移动坠体才能牵动浮漂,
因为鱼种杂,密度有限,水库、湖泊、河道、野塘休闲钓鱼都是搓饵钓底,对浮标的要求就不同于池塘了。首先浮标要有足够的浮力,要稳定。浮力大则吃铅重,反之,相同排水量吃铅量大的意味着浮力大。这样水线绷得直,并因坠重而不容易移位。需要说明的是,钓鱼人所说的浮标“浮力”是
一、鲫鱼:鲫鱼是底栖杂食鱼,它们的食谱相当宽,动物饵、粮食饵都吃。用酒米、豆粉作窝饵,用蚯蚓钓饵,是传统的常用方法,用膨化粉饵诱钓合一,主要用作竞技比赛。鲫鱼吃食动作很有特点。漂相具体形成动作过程是:漂尖首先向下点动一至两次(也可能更多),之后漂身接着匀速慢慢
调四钓二是台钓最基础的调漂方法。学习台钓必须掌握调四钓二,新手可以阅读调四钓二技巧文章,可以到网上观看调四钓二的视频,务求对此非常熟悉。对于台钓的调四钓二,我们首先要知道怎么调,即了解调四钓二实现的过程,再次,在垂钓实践中灵活运用,根据水情鱼情作出变通,不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