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酱层,对于大部分钓鱼人来讲并不陌生。在我们钓鱼的所有水库、湖泊、池塘水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薄厚不均的酱层。在水库这种酱层并不是很明显,而在我们经常垂钓的湖泊、池塘,这种酱层就显得非常明显。这些酱层是如何形成的呢,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水库的酱层是在修建时,水底的泥沙在水的运动中所形成的,加上岸边路上的尘土被风吹到水里,经多年沉淀而形成,一般不会太厚;而池塘湖泊因经常有人在这里打窝,加上鱼类排泄的粪便和腐烂的杂草等,这里的酱层就比较厚。对于钓鱼人来讲,会经常遇到打窝子后只见鱼星不断,就是不见有鱼口,其原因就是这里的酱层太厚了,饵料入水后,落进酱层里面,鱼闻到吃不到,就用嘴在窝子里拱,水面上就可以看到窝子里不停地冒泡,我们却钓不到鱼。
前几天晚上,我们宝鸡金厦垂钓中心二号池投鲫鱼二百斤,大家打完窝子后,几乎每个人的窝子都有鱼星,但就是钓不上鱼,而且池塘的水面上还不时漂起蓝色的酱层片,大伙有的开始调整饵料,有的改变线组,其效果并不明显。(因这个池塘是我们宝鸡常年打比赛和练竿的地方,几乎天天有人来这里打窝抛竿,所以这个池塘的酱层比较厚),我那天晚上的鱼获不错,对于如何应对酱层.谈几点我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当出现酱层较厚的情况时,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让饵料离开酱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钓离底,不让我们的饵料一入水就扎入酱层,造成鱼进窝子闻到吃不到的情况发生。开一款拉饵,将浮漂向上推,使我们上面的钩针离底,下面的钓针刚刚触底,这样来,鱼闻到饵料进到窝子里,就能顺利地吃到饵料。如果天气太热,鱼已经浮上水面,我们还可以再减铅皮,把浮漂调高些,再将浮漂向上推,用钓浮或钓中层鱼的办法来应对。
遇到较厚酱层时,立即改变我们的饵料比重。大家知道,水下的酱层是非常松软的,如果我们所开的饵料比重偏大,再加上有的钓友搓的饵团太大,饵料一入水,就会扎入酱层,鱼看不到也吃不上,只能围着窝子转悠。我的做法是,立即另开一款饵料,雪花粉的比例大一些,以减轻饵料的比重。还要注意的就是,饵球也要搓得小点,这样一来,既可以使鱼看到饵料,也对促进饵料的雾化有着极好的作用。
般来说,粮食类饵料比重较轻一些。比如我们夏季所用的小麦,秋季用的嫩玉米粒等,都是比较轻的,轻易不会扎入酱层。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出钓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渔包里随时带一些粮食类饵料备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也会用得上。记得前年我们在六川河抛竿.承包鱼塘的老板有个面粉厂,他喂鱼用的是磨面机筛下来的碎小麦,鱼对小麦养成了记忆,我们一上午用的商品饵,就是不中鱼,后来,当地的钓友用小麦却钓得很好,我们问人家要了一点,最后的鱼获都不错。
昆虫类饵料一般都用于初春或冬季,夏天一般不会准备这类饵料。如到厚酱层的情况,我们还需利用昆虫类饵料诱鱼快、腥味浓、比重轻的特点来应对,比如前几天,沙湾鱼塘连续投鱼(因该塘以前一直是钓天池,常年有人在那里打窝子,所以这个池塘的酱层也比较厚),多少人去都钓不上。有一天晚上,一位老者就用蚯蚓,在那里钓出了十几尾草鱼,让人们惊叹不已。加之今年的气候一直偏凉,水温也比较低,如果我们依据鱼塘的具体情况,适时利用昆虫类饵料试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颗粒饲料穿橡皮筋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饵料,因为鱼类从小是吃它长大的,它们对颗粒饲料的色型味已经产生了深刻的记忆,加上它本身是干的,比重不是很大,又因为它是细长型的,也不易入水后扎进酱层。在酱层较厚的池塘垂钓,用颗粒饲料穿橡皮筋不但能应对鱼对它色型味的记忆,也不易因比重太大而扎入酱层影响鱼获。
说到酱层,对于大部分钓鱼人来讲并不陌生。在我们钓鱼的所有水库、湖泊、池塘水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薄厚不均的酱层。在水库这种酱层并不是很明显,而在我们经常垂钓的湖泊、池塘,这种酱层就显得非常明显。这些酱层是如何形成的呢,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水库的酱层是在修建时,
打窝两三个小时后,浮标还是纹丝不动,这是很多钓友常常遇到的事。鱼不咬钩是有气候、季节、气压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分析和查找。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一切便迎刃而解,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查找。(1)钓饵是否对路。平时用某一种钓饵总能上鱼,这次仍用这种钓饵
马口鱼与桃花鱼并不是同一种鱼,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种,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区别也很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马口鱼,分南方马口鱼和北方马口鱼两种。南方马口鱼以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地为代表;北方马口鱼则以黑龙江地为代表。马口鱼的具体特征是,鱼口大而斜,两侧各有凹陷,
前不久,看咯中央电视台7频道一个弓鱼的专题节目,大致内容为记者获悉福建很多地方,市场上卖鱼都是用绳子把鱼唇和鱼尾拴在一起,看起像拉满弓的弓故为弓鱼。当地人买鱼专挑弓过的鱼,据说这种鱼离开水可以成活48小时,而且比起没有弓过的鱼味道要鲜美很多。
池中有鱼却不咬钩怎么办,作为一个垂钓者当然不能淡然置之,也不能只靠耐心地等待。要千方百计地设法让鱼咬钩,这才是一个钓鱼人应有的作为。下面就鱼不咬钩的原因分析一下,以及一些应对措施:一、钓饵的原因。是不是钓饵的问题要经过试验才能断定.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有的钓友用
几位老人来信称:我们几位退休不久,想学钓鱼,也订了《中国钓鱼》杂志,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受益匪浅。但觉得谈及老年人如何垂钓的文章甚少。我们这些人垂钓只是休闲消遣,在钓不在鱼。望介绍一些老年人垂钓的知识。老年人参加一些垂钓活动,的确可以达到休闲健体、愉悦身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