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能感受到最直接的水污染。如Ⅲ类水质尚有鳑鲏鲅、塘鳢,十一二岁开始钓鱼,现年50岁左右的人都有水清见底、游鱼可数的记忆。后来水浑了,不见鳑鲏的艳丽身影,那是Ⅲ类劣。80年代起,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加剧了河道污染,钓上来的鱼有了火油味,那时还不知道是二恶英(编注:毒性很大,是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又称“二氧杂芑”),水质Ⅳ类。但乡间小河、湿地尚可钓鱼。90年代后,污水、恶水入侵沟渠河汉,逼得钓鱼人不是局促在池塘,就是骑车数十千米,找水库、寻湖泊过把瘾。又过十年,钓鱼进入“车时代”,虽然看着风光,却是无奈——避污染、躲电毒。然而有车族可以去水库钓绿色鱼,收入低,一为乐、二为食的工薪族、打工族就只能在污水和恶水中聊以自慰了。
钓鱼为什么?一日寻快乐,二日为健身,三日食有鱼,其中以鱼获为乐、兼顾食有鱼的休闲钓鱼占大多数。然而,食之有味却未必有益。例如前几年检出的二恶英、双酚A让人胆战心惊。最新研究表明,除了异味外,一些引河水、江水、湖水在池塘中育肥长大的鱼也在遭受污染,特别是由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等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及其降解产物无色无味,但由其形成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深入鱼体,积聚在鱼的肌肉、骨骼、内脏中,蒸煮除不净,腌渍去不掉。如果长期食用,会导致儿童发育异常。近年来性早熟患儿增多,EEDs是一大罪魁。据测定,生活在污染水域的水生生物(鱼、虾、蟹、蚌、螺蛳),肌肉中塑料增塑剂的含量比水中高10~9000倍。如此集聚的有害物质,你还下得了箸么?
钓鱼不为鱼是一种境界,可是谋鱼以钓也不见得低人一等。钓鱼人谈鱼离不了钓鱼、烹鱼、食鱼,现在则加上放归自然。然而即使不喜欢食鱼也不会阻止家人食鱼,特别是父亲熬鱼汤给孩子喝,子女熬给长辈喝更成了乐事、美事。孩子喝鱼汤聪明、补脑,老人喝鱼汤健胃、明目,可是你钓的鱼绿色吗?问题就在这里,EEDs是隐·形杀手,缺乏科学知识,没有专业仪器设备辨别不了水产品受污程度,所以要慧眼识鱼,要警惕美味后面的杀手。如果这一点也做不到,那就简单一点,拒钓污水鱼!
钓鱼人能感受到最直接的水污染。如Ⅲ类水质尚有鳑鲏鲅、塘鳢,十一二岁开始钓鱼,现年50岁左右的人都有水清见底、游鱼可数的记忆。后来水浑了,不见鳑鲏的艳丽身影,那是Ⅲ类劣。80年代起,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加剧了河道污染,钓上来的鱼有了火油味,那时还不知道是二恶英(编
一、细辨声音,远寻食物鱼类通过细辨声音,找到远处水体中的食物,是比较常见的。对于近距离的食物,鱼类是通过视觉和味觉来确认的。而对于远距离水域是否有食物,则是通过声音分辨的。发生在水体中的声音有很多种,有些是环境自然弄出来的,如风吹沙石树叶等物入水、蝴蝶飞虫之类
一、鱼的就食钓回来的鱼什么时候开始吃食?鲫鱼、鲤鱼很久都不吃,黄颡从第二天起就吃蚯蚓,黑鱼却一样许久不吃。这告诉我们,许多鱼在受到惊吓后不吃东西。难怪撒网、电鱼以及其它许多对鱼产生/中击的情况发生后,鱼不咬钩,难怪钓场要保持安静,排除干扰。鲫鱼吃食并非人们想象
突破小鱼封锁用短子线,鱼口轻用长子线。拉饵打浮、钓离底,钩小饵轻,主抓浮标到位前的加速、停顿,一般不抛足线。另外鱼上浮了,层层叠叠,鱼层很厚,虽然密度不同,但为了争取不同泳层的鱼咬钩,在用短身长标尖浮标的同时将子线改短,10~12厘米。这样,浮标翻身两钩已完成
鱼都有见饵就聚,不到饵吃得差不多了不会散去的共性,又有吃惯了什么就认什么的个性,所以钓混养一定要选准原塘颗粒。与钓快鱼先钓底,后打浮,再钓过程不同,池塘钓慢鱼基本上都是钓底,但底钓无口时会有许多变化,如钓灵改钓钝、鱼不咬钩逗一逗、鱼讯不实慢半拍、远抛钩往后引、
我非常推崇“三分钓技,七分钓位”这条钓谚。要用七分的精力选到一个好钓位,再花三分的精力把鱼钓上来。对此,又有一条钓谚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忠告:“钓点臭,眉头皱;钓点香,鱼满缸”,并告诫道“仔细选好位,鱼获是关键”……而如上面所说的用饵问题,只有服从于“七分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