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友来信称:用手竿垂钓,经常发生断钩折线,渔友们为此分析原因:有的说是钩小线细所致,有的则认为是操作不当造成,究竟什么原因断钩折线,请予以指点。
垂钓时的确经常发生断钩折线,但情况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一些原因:小钩细线碰上大鱼;操作不当,钓具组装匹配不合理;还有使用劣质钩线等。
在垂钓时有时用小钩细线钓上大鱼,但这要有许多先决条件,例如钩线虽小,但它们是优质产品,具有较强的拉力,垂钓者又是老钓手,遛鱼技术娴熟,再加上水面无障碍,且有得力帮手等。但是如果专门去钓大鱼(大鱼姑且定为千克),还是应配置较大较粗的钩线,也就是说钩线应与所钓之鱼相匹配。还有另一种情况,有的钓手使用大钩粗线,钓到大鱼后,
他们不遛鱼,而是将鱼直接飞提上岸,这有可能造成断钩折线。从稳妥出发,为保证其钩竿线的安全,上鱼时用抄网抄取更为可取。
钩线的钓力当然是钓大鱼的前提,从许多情况看,断钩切线者中,劣质钩线居多。所以在选购选用钓具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看看是否达到所标定的钓力。不同粗细的钓线,其结节强度不等,可采取简单的方法检查钓线的拉力:先将钓线绾一死扣,而后用双手发力猛拽,劣质线会从结节处拽断,如轻易地就能将钓线拽断,这种线不能用。
检查鱼钩时,可先将鱼钩的钩尖朝上,用小尖嘴钳由下而上夹住钩尖,而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横向推钩柄,根据鱼钩的大小,施以不同的推力,一推即倒并且不再回弹复位者,说明这只钩淬火不够,钩条太软,这种钩绝不能用。另一种情况是推钩柄时,纹丝不动,这样的钩也不好用,因为它淬火过度,钩条发脆,甚至一推就断。好的钩应具有很好的韧性,富有弹力,用力推时能推动,但它能随手复原。有这样的钓手,在垂钓时鱼钩被拉直跑鱼了,可他又将钩弯回去照常使用。这样不妥,既然已经证明鱼钩太软,下次钓上大鱼还不是照样被拉直?不应存侥幸心理。
有一条好钓线,它不能永远是好的,经过钓鱼时的抻拽和阳光的照射,渔线会老化变质,变质线不难识别,其主要特征是钓线变硬发脆,颜色呈灰黄,线径粗细不一且不圆整,表面起毛刺,甚至发生卷曲等,对这样的线应立即换掉。有的钓手从不主动换线,一直用到线断为止,跑了鱼才想起换线,这种带遗憾的换线,实在可惜。
有了钓力相适应的钩线,并不能保证钩线的不断,在这里钓技就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少钓友用他们娴熟的钓技,能钓起超过钓具钓力的大鱼。反之,有些钓手将本来可以钓起来的鱼,由于操作失当,结果弄得钩折线断鱼跑。
还有由于季节和水域不同,鱼的冲撞力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养鱼池的鱼,由于饲料充足,鱼儿过着食来张口的富裕生活,对食物的竞争力不强,鱼儿温顺,所以上钩后也显不出多大冲撞力。而江河水库的鱼,野性十足,对食物的竞争力很强,其冲撞力也就大得多。还有初春和深秋,水温低,鱼儿摄食无力,这时即使小钩细线,也能将大鱼钓上来。夏季水温高,鱼儿十分活跃,力量很大。
鱼的种类不同,其冲撞力也不一样。例如钓上鲢鳙鱼,只要降住它开头的“三板斧”,之后它就没多大劲了。草鱼突发的冲撞力大,易弄断钩线。鲤鱼拉线深沉有力。
了解上述的各种情况,分别选用不同的钓具和施以不同钓法,则可大大减少断钩切线的机会。
钓友来信称:用手竿垂钓,经常发生断钩折线,渔友们为此分析原因:有的说是钩小线细所致,有的则认为是操作不当造成,究竟什么原因断钩折线,请予以指点。垂钓时的确经常发生断钩折线,但情况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一些原因:小钩细线碰上大鱼;操作不当,钓具组装匹配不合理;
钓友问:在钓具的选用和组装时,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选结实一些的,感到灵敏度差;选灵敏度好的,又往往感到这些钓具欠结实,遇到大鱼就出事。有没有两全之策?结实与灵敏,是在钓取不同鱼类时,在钓具的选用与组装时所采取两种不同的选择。它们都是相
钓友问:钓鱼时多装几只鱼钩,能起到以多制胜的作用吗?以钩多制胜的方法,不论是生产捕钓和休闲垂钓,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行之有效的。但它不是万灵的方法。它受许多条件制约,以休闲垂钓来说,使用钩的多少,一定要随垂钓方式去配钩,不能一概认为钩越多越好。
手竿的一种,顾名思义应该是适合溪流钓鱼的鱼竿。可是在台钓竿约定为收缩105~120厘米,并赋于其不同调性之后,为满足休闲钓鱼携带方便的需要,制造商从传统钓鱼的操作特点出发,把短节、收缩55~68厘米的不同长度鱼竿归为溪流竿,它的特点是中鱼后会变调,适合钓慢鱼。
垂钓时,钓友经常遇到鱼钩挂底的现象。初钓者往往是急抖鱼杆或扯杆拉线。这样轻则鱼杆接口松裂或拉紧不易收缩,重则脱节断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那么如何处理这一现象呢?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几点经验,愿与钓友商榷。
长脑线悬坠底钓法,由于其设计科学,上鱼率高而深受广大钓友喜爱。加入“台钓”人数年均成倍增长。因此,有不少技术性问题需深入探究。如垂钓时,浮标有上浮,下顿的鱼咬钓信号,扬竿专却不上鱼就是课题之一,笔者总结多年来的实践,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